核心提示 歐空局日前宣布,經過10年總長約64億公里的太空飛行,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按計劃進入了環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軌道,成為人類史上首個近距離環繞彗星飛行的航天器,為人類探索太陽系的進程開啟了新篇章。 據了解,“羅塞塔”目前正與目標彗星以每小時約5.4萬公里的速度在一個距離地球大約4億公里的環繞太陽的軌道上一同飛行。后續,“羅塞塔”可能還會傳回更多畫面,包括因高熱而融化的彗星冰核、明亮的光暈以及由鐵和塵埃組成的長長彗尾等。 有科學家認為,彗星就是一個冰凍藏寶箱,里面蘊藏著大量有關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科學研究線索,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的目標就是打開這個藏寶箱。那么,在太空探寶的“羅塞塔”現在過得怎么樣?讓我們來聽聽他傳回的聲音。 大家好,我叫“羅塞塔”,東方的朋友們也許有人對我較為陌生,因為我來自歐羅巴(歐洲)。 2014年8月6日,經過持續6分26秒的點火制動,我成功進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軌道,開始“探彗”之旅。與所有空間探測器同行們一樣,在抵達目的地后我就要轉入調查模式了,將自身調整到最佳狀態。 我要探索的這顆彗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4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相當于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里),遠日點達到5個天文單位以上,軌道周期為6年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將派遣我的小弟“萊菲”在彗星上軟著陸,獲得這顆彗星的第一手資料,如果要用幾個形容詞描述我的感受,那應該是驚喜、恐懼與期待。 驚喜:蘇醒后精力充沛 抵目的地后,我猜地球上愛好天文的親們應該對我都不陌生吧。雖然我出生在歐空局,但來到了浩瀚的宇宙,地球人都是我的老鄉?,F在,東邊、西邊以及南邊的鄉親們應該都會收到我傳回的消息并了解我的歷程,這會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前不久,歐空局將我喚醒后我才知道自己在太空中飛行了近10年,這讓我非常吃驚:自己居然能飛了這么久。自2004年啟程以來,我現在距離地球4億公里左右。在2008年時,我在800公里的高度上飛掠了steins小行星,2010年時,從lutetia小行星3000公里外飛過,這些經歷讓我對探測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充滿信心。 現在,剛剛大睡了一場的我覺得精力特別充沛,24臺姿控發動機工作正常,11臺科學儀器也處于較好的狀態,我的小弟“萊菲”還攜帶了9臺科學儀器。盡管目前一切都好,但是在驚喜和興奮之余也有了一絲恐懼。 恐懼:彗星的外表很嚇人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將是我暫時的家,以后我再不會返回地球,這讓我覺得有些孤獨,還有絲恐懼。 這顆彗星非常大,直徑達到了4公里。更恐怖的是,彗星的外表非常不規則,兩頭大、中間小,表面一點兒也不平整,到處是起伏不定的地形,坑坑洼洼。我通過相機在不到100公里的高度上對其進行了初步拍照,發現許多懸崖、巨型裂縫,有些地方還分布著骯臟的冰層。彗星中部還有一個非常深的溝壑,乍一看有些像反派的外星飛船,著實把我給嚇著了。更讓我擔憂的是,我的小弟“萊菲”將在11月份左右登陸彗星,正是因為彗星表面糟糕的地形,使我對“萊菲”的登陸捏了一把汗。相比而言,“萊菲”只有100公斤重,大小相當于一個電冰箱,而彗星則有著數公里的大塊頭,表面蒸發的物質可對“萊菲”的飛行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 期待:希望揭開太陽系演化之謎 不過,飛行了近10年才抵達目的地非常不容易,因此我必須對這顆彗星進行深入研究。 這顆彗星的軌道遠日點在5個天文單位左右,仍然保存著太陽系的早期環境,甚至可追溯到46億年前,我希望這次能揭開太陽系演化之謎。 除了太陽系的演化歷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即尋找生命物質。雖然我不是人類,而是一臺機器,但我理解人類在太空中的孤獨。據我所知,人類已經在其他彗星上發現了氨基酸等物質,而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質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難有生命。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內的生命細胞最早在彗星上開始演化,一旦進入適合的行星、衛星等天體表面環境后就開始復蘇、繁衍,地球早期遭遇的大規模小天體“轟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現在我已經進入環繞彗星的軌道,高度在100公里左右,開始進一步探測彗星的表面情況、質量分布、引力場以及分析彗星周圍的空間環境,為“萊菲”的順利登陸做準備。預計下個月我將繼續降低飛行高度,詳細探測可能的登陸場,那將又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知道你們期盼那一天很久了,遂報個平安:我在他鄉,一切都好。(陳喆) |
[版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擁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