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6-7年將是北斗產業整合的高峰期,屆時將形成3-5個有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在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說道。
從營收規???,北斗星通在國內北斗產業中一馬當先。北斗星通2014年的營業收入總額為9.54億元,比2013年增長22.57%。然而,要實現周儒欣及其團隊制定的“2020年愿景目標”,北斗星通必須成為北斗產業并購高峰期的主角。
北斗星通的愿景目標,是到2020年,成為“受人尊重、員工自豪、國家信賴、國際一流的百億級導航產業集團”。從9.54億到100億,意味著北斗星通在接下來的6-7年里,要保持47.9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僅僅依靠企業內部的增長,顯然不太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5月14日下午,在西安舉辦的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的應用產業論壇座無虛席。作為演講嘉賓之一,周儒欣圍繞北斗產業并購與重組的議題,為在場觀眾帶來了國內北斗企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分析。
“小、散、亂”現象嚴重
2015年,北斗系統將啟動全球覆蓋,大眾市場隨之進入全面應用階段,更是成為整個產業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而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又將打開新的市場大門。北斗產業必將在高速鐵路、“一帶一路”等新一輪國家和世界發展戰略中贏得更多的歷史機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18家北斗產業園。截至2013年底,國內從事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的企業已經達11000多家,其中行業內14家上市公司整體所占的市場比重僅為6%。由此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將沿著上下游進入并購整合期,增強自身競爭力將成為國內企業普遍采取的發展策略。
因此,在談到目前北斗產業總體狀況與特性時,周儒欣表示,目前國內北斗產業“小、散、亂”現象依然嚴重,生存困難。除此以外,純北斗或純 GNSS企業規模有限、國際化經驗及競爭力不足、其他行業大眾企業相繼滲透這些產業現狀都是北斗企業目前正在面臨的問題。因此,周儒欣認為,國內北斗企業應該抱團發展,相互融合。
只有合作才有出路
2014年5月,北斗星通啟動全資收購華信天線和佳利電子兩個公司100%股權的資產重組工作。周儒欣認為北斗產業發展正處于重大“拐點”,未來經過6-7年的整合高峰期,將形成3-5個有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周儒欣還根據國內外企業并購現象進行舉例,進一步說明產業整合是發展的必要手段,只有合作才有出路。
以我國為例,近年來北斗產業的快速、規?;l展加快了行業內的并購,同時互聯網企業BAT相繼通過收購進入導航領域。例如:2013年中國航天科工控股西安華迅、2014年常發股份收購理工雷科、2014年阿里巴巴收購高德地圖、騰訊入股四維圖新、小米入股凱立德等。
以國外為例,??怂箍?Hexagon)創立于1975年,可謂是并購整合的典型案例。并購達到100余次。成立于1978年的天寶公司,1990年成為了第一家公開上市的GPS公司,通過70余次并購成功拓展業務領域。
北斗星通開啟并購模式
2000年9月,北斗星通成立,同年11月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第一顆衛星發射升空。2007年,公司掛牌上市,成為衛星導航定位行業首家上市企業。隨著今年3月30日我國發射了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北斗星通成立15周年,是真正意義上的“因北斗而生,伴北斗而長”。
2010年,北斗星通以收購和增資的模式控股深圳徐港電子,進軍汽車電子產業。2011年收購深渝北斗,發布國內首款北斗車載導航儀。同年投資華云通達,拓展氣象應用。控股星箭長空,涉足慣性導航。
2014年5月,北斗星通啟動全資收購華信天線和佳利電子兩個公司100%股權的資產重組工作,交易總金額達到15.1億元。通過此次并購實現強強聯合,北斗星通將形成芯片、模板、天線組成的導航基礎板塊。
周儒欣對近年來產業內外的巨大變化和所見所聞感慨良多。在演講中他數次提到了人才和創新對于產業的重要性,“90后將來一定會超過我們”。
另外他還表示,北斗產業開始分化,新模式公司不斷涌現,產業進入了以龍頭企業和新業務模式企業為主要特征的新產業格局,進入了產業快速構建的發展階段。北斗星通將實行轉型升級,擺脫對國外產品和技術的依賴,建立以北斗為核心的技術和產品體系,到2013年底,北斗星通國外產品銷售收入降低到了15%。
“北斗+”有多個維度
在演講的最后,周儒欣還提到了北斗+模式。北斗+有多個維度,首先北斗要“+”技術和系統,比如北斗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通信系統等的結合。另外在對行業應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北斗要“+”行業應用,比如北斗在地下空間、智能交通、航空運行、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周儒欣介紹說,北斗星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打造“北斗+”。
周儒欣舉例說,如果未來有一類芯片的運算不是在終端上,而是處在云端;數據不儲存在手持機中,也存在云端。那么這種芯片的功耗是目前芯片功耗的萬分之一,尺寸是目前芯片的百分之一,價格也將是目前芯片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