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航天技術和產業經過60年的持續發展,已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全球服務的能力。建立“天基絲綢之路”,將空間信息技術與泛在智能化技術融合集成,為智能化信息產業的大發展大融合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驅動力,并將撬動萬億級產業鏈。這是“第二屆中國衛星全球服務國際合作商洽會”與會專家的觀點。
商洽會由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和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今天在京聯合舉辦,來自國內外航天企業、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外國駐華機構、商協會、“一帶一路”核心區、重要支點城市及泛區域的代表,國內外衛星用戶、服務商、新聞媒體等20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以“共建天基絲綢之路,中國衛星全球服務”為主題,結合泛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基信息網絡,服務于廣大用戶,惠及全球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來自中國和歐亞的衛星服務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衛星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帶一路”核心區、重要支點城市及泛區域的用戶代表在大會上作了專題發言,全面介紹了中國衛星全球服務的能力,外國服務商參與“天基絲路”建設服務的愿景,寧夏、新疆、福建、海南等重點省區衛星應用項目需求和建設示范工程的行動計劃。
“一帶一路”戰略將為衛星應用服務提供廣闊市場,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將緊緊抓住這個難得機遇,充分發揮聯盟民間社團的平臺作用,積極整合各類衛星的商用資源,努力對接國際市場,搭建起以用戶為中心,社會化參與,開放共享的衛星數據資源和解決方案平臺,為聯盟企業和廣大用戶提供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世界正在進入新時空技術革命的時代,利用衛星與萬物聯網能夠提供全時空、多手段、可互換、高可靠、無限量的服務。為此,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衛星應用服務解決方案,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希望普及推廣衛星應用服務,同時,在多地展開衛星應用示范工程,以推動實現服務產業化、市場全球化、應用大眾化、產品兼容化、技術國際化的目標。
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為商洽會發來賀信,他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火箭發射數量攀升,發射成功率領先;應用衛星覆蓋各行各業;衛星地面設施趨于完善;與航天研發、試驗相關基礎設施齊備,中國航天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國人自豪,令國際矚目。中國航天有能力向全球提供服務。“今天,中國衛星全球服務聯盟和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攜手推動“一帶一路”泛區域“天基絲路”建設,組織開展衛星應用服務示范工程,造福國際民生,在這里舉辦中國衛星全球服務國際合作商洽會,即符合中國利益,也完全符合全球用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