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大小的卡片式北斗終端設備,就能實現即時定位、SOS求救;一部利用北斗精確授時功能研制的手表,就能“永久”省去對時調表的麻煩……在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參展單位琳瑯滿目的“北斗”應用產品仿佛在告訴人們,環繞著地球的“北斗”衛星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穿上這雙鞋,家長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在戶外玩耍了。”武漢中星北斗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紅坡,向記者展示了一雙安裝了“北斗”芯片的運動鞋。通過手機APP,家長不但能實時監測孩子目前所處的位置,還能設置“安全范圍”;一旦孩子離開了安全活動區域,鞋子就會自動給家長的手機報警。
同樣的,具備定位、報警功能的各類“北斗”卡式終端也備受關注。“這些造價低廉、便于攜帶的卡式設備,能夠用于學校、養老院、旅行社等多個行業,對于大規模人員管理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比如,一個幾十人的旅行團,如果人人都佩戴了一張這樣的智能卡,導游不但能在手機上掌握全團人的位置,還能在游客需要幫助時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北斗天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而對于上海浦東的市民而言,智能化的“北斗公交系統”也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快捷、方便。“從智能電子站牌或手機軟件實時了解公交車輛與站點的距離,能夠讓乘車群眾‘心里有數’。同時,公交調度部門也能對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車輛進行更好地指揮,這也是城市公共服務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具體表現。”上海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裴凌說。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之前,我們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體現在行業典型應用方面,例如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大地測量、救災減災等領域。現在,‘北斗’應用則開始高速進軍大眾應用市場。”
據了解,隨著國產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北斗”產品已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車載導航等大眾應用領域開始批量應用。華為發布了基于自主“北斗”芯片的手機。國內200余款車型,前、后裝市場已完成50余萬臺“北斗”車載導航儀的安裝和銷售。隨著芯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射頻基帶一體化等技術的發展,“北斗”將全面走向大眾應用,服務大眾生活。
“北斗進軍大眾應用市場的速度,要快于我的預期。”“北斗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說,下一步“北斗”導航還應該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