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13日表示,中國衛星應用正加速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衛星應用效果顯著,已逐步與傳統產業和新興互聯網產業相融合,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5年中國國際衛星應用展覽會正在北京舉行,許達哲在參會時透露,目前中國在軌穩定運行的各類衛星130余顆。
經過近60年的發展,中國已建成完整配套的航天工業體系。許達哲表示,未來按照以航天工程技術創新為主體,大力推進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新思路。
他在談到衛星應用方面時說,將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推進航天市場開放,培育“互聯網+衛星應用”新業態,擴大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相關產業規模,力爭到2020年使中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據統計,中國民用遙感衛星數據分發量累計超過1000萬景,在國民經濟建設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高分專項衛星數據,截至2015年10月,已在軌運行的高分一號和二號衛星共分發數據約337萬景,廣泛應用于18個行業、1100家單位。
許達哲說,中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數據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系,衛星電視直播用戶突破3000萬。在衛星導航應用方面,“北斗”區域導航系統初步建成,應用示范覆蓋多個行業和10余個省市,“北斗”終端持有量超過400萬余套。
他說,未來將陸續啟動實施一批科研和業務衛星,國家航天局將圍繞區域協同發展,建設衛星數據應用服務網絡平臺,加強衛星通信、導航和遙感的融合應用。
中國已與30多個國家簽署了近百項航天合作協議,與“一帶一路”沿線的10多個國家簽署了聯合開展空間應用合作的協議,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共同構建“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許達哲對此表示,將加大衛星數據國際合作與交流力度,更大范圍實現數據開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