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梁思禮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梁思禮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梁思禮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梁思禮同志1924年8月生,廣東省新會人,是清末著名啟蒙思想家梁啟超先生最小的兒子。1950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抗日戰爭爆發后轉入耀華中學。1941年到美國卡爾頓學院學習,1943年轉入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1945年考入辛辛那提大學攻讀導彈控制專業,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48年參加進步的北美基督教中國學生會(CSCA),并成為該會執行委員會成員。1949年參加留美知識分子的愛國組織——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動員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
1949年10月,梁思禮同志回到祖國。并于1950年1月在郵電部電信研究所參加工作。1953年隨郵電部電信研究所合并到總參通信部電子科學研究所,任天線電波組副組長。1956年參加了國家十二年科學規劃的制定,參與起草“噴氣技術”專項。同年9月,作為技術骨干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導彈控制系統研究室副主任,從此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國航天事業之中。1958年至1965年先后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室副主任、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副主任,1965年至1980年先后任七機部一院12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所長,1980年至1983年任七機部一院副院長、七機部和航天部總工程師,1983年至1988年任航天部科技委常委,1989年至1996年任航空航天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6年起,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
梁思禮同志1958年被國防部五院授予技術少校軍銜,1962年被國防部五院授予技術中校軍銜,1987年被評為研究員,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副主席。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1年、1993年先后被航空航天工業部記一等功,并被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7年獲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2013年獲“中國僑屆杰出人物”榮譽稱號。
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梁思禮同志主持和參與了我國近程、中近程和遠程戰略導彈及運載火箭的研制試驗工作。1958年至1960年,作為蘇聯P-2導彈教導大隊技術副大隊長和彈上電氣設備總設計師,負責控制系統的仿制和技術人員培訓工作,直至1960年1059地地導彈發射成功。隨后,參加了我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東風二號及其改進型導彈的研制,并擔任控制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領導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慣性制導系統。1966年10月,作為主任設計師,參加了東風二號甲導彈和核彈頭“兩彈結合”飛行試驗,為我國導彈核武器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貢獻。
20世紀60年代末,梁思禮同志主持遠程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1976年至1978年作為長征三號火箭控制系統技術負責人,在確定長征三號控制系統方案中起到技術領導和具體指導作用。1978年后又集中精力負責遠程戰略導彈和長征二號火箭的研制工作,擔任型號副總設計師,參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為我國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981年作為七機部總工程師,同時兼任通用測試設備(CAMAC系統)總設計師,負責部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的計算機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1983年作為航天部總工程師,大力倡導、規劃、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技術的應用,在當時國家相關技術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是航天CAD/CAM技術帶頭人和奠基者。梁思禮同志還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學科帶頭人,出任航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質量可靠性專業組組長、中國宇航學會可靠性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航天質量協會副理事長和《質量與可靠性》雜志編委會主任等職,為航天質量工作做出重大貢獻。
1988年,梁思禮同志作為國防科工委“核武器與空間裁軍研究組”成員,進行核戰略導彈和外空武器裁軍的研究工作。作為中國代表參加1989年聯合國在蘇聯召開的防止意外核發射研討會以及1991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41屆普格瓦什科學與世界事務會議,圍繞“爭取和平安全與發展”主題作了發言。梁思禮同志還參加了載人航天工程等的技術把關工作。近10余年來,梁思禮同志認真思考中國航天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參與并推動了多項重大項目的論證和立項,為航天重大規劃建言獻策,把畢生精力投入到航天事業中。他還將一生學識和經驗進行總結,撰寫了《關于載人航天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考慮》、《向太空的長征》、《梁思禮文集》等著作,積極參加和推動航天技術交流、科普教育活動,在年輕一代航天人中開展航天精神教育,積極推動著航天事業的發展。
梁思禮同志作為新中國成立時回國的愛國知識分子,用他滿腔熱忱、拳拳報國之心,為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建設,奉獻出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富有戰略思維和創新精神,一生治學嚴謹,學術思想活躍,對控制系統、計算機自動化測試、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軟件工程化、質量可靠性等諸多領域有開拓性貢獻。他重視與青年人的合作,注意培養新生力量和發掘人才。他工作認真,關心同志,受到廣大航天干部職工的尊重和愛戴。他為人正直、光明磊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謙虛謹慎、廉潔奉公,不計名利、顧全大局,表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著名科學家的高貴品質。梁思禮同志高尚的思想品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梁思禮同志的逝世,使我們黨失去了一位好黨員、好干部,使航天事業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奠基者和學術高超的優秀科學家。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為建設航天強國而努力奮斗。
梁思禮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