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原總設計師龍樂豪。網絡圖片
南都訊 見習記者馮群星 發自北京 北京時間4月9日凌晨,SpaceX實現了在大西洋上回收一級火箭。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原總設計師龍樂豪稱,SpaceX的成績值得點贊但也有代價(如犧牲部分運載能力)。其宣稱的發射成本降低30%是否能實現,還要“走著瞧”。
SpaceX沒有打敗中國
SpaceX第5次嘗試海上回收一級火箭并獲得成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成海上火箭回收的任務。SpaceX總裁肖特威爾(Gwynne Shotwell)預計,可重復使用火箭將把發射成本降低大約30%。更有媒體報道稱,成本可降低至原來的1%。
“這些說法都值得好好推敲,包括是不是能降低30%左右,也要走著瞧。” 在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和北京科普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的火箭和航天”講座上,龍樂豪說,SpaceX的這種嘗試值得稱贊,但面對其成績應保持冷靜。火箭回收所需能量是以犧牲運載能力為代價的,“如果運載能力降低一半,相當于價格翻了一番”。據了解,實現火箭回收需要消耗額外的燃料和增加相應的設備為前提,這都會影經濟性能。
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曾在公司網站上發表信件,題為“為什么美國可以擊敗中國:SpaceX公司費用的事實”。對此,龍樂豪表示,“他并沒有打敗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中國在火箭回收上已經有相關的技術儲備,火箭子級回收首先是為了地面安全,其次是為了降低成本。
中國正在進行重型火箭前期關鍵技術攻關
展望航天發展,龍樂豪說,發展重型火箭已經成為各國共識。據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研制了重型運載火箭,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使用的就是重型運載火箭“土星5號”。
龍樂豪透露,中國的重型火箭還沒有獲得國家的正式立項,前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探索正在進行。如果未來重型火箭研制成功,就可以承擔載人登月項目。
那么,如果不使用重型火箭,還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辦法?龍樂豪介紹,也可以利用以長征五號的拓展型火箭,通過三次發射、兩次環月軌道交會對接完成載人登月,這樣有望在10年內實現2-3人登月。
他解釋說,第一次發射,將登月艙下降級發射到環月軌道,并繞換環月軌道運行。第二次發射,將登月艙上升級與節點艙發射到環月軌道,并在環月軌道與登月艙下降級進行對接。第三次發射,將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發射到環月軌道,并在環月軌道與登月艙和節點艙完成對接,航天員到達登月艙并登陸月球。在登月任務完成后,航天員可乘坐登月艙回到環月軌道與節點艙和返回艙對接,最后乘坐返回艙回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