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22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后,與其它在軌衛星共同提供服務,將進一步增強系統星座穩健性,強化系統服務能力,為系統服務從區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據第三方研究數據資料顯示,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航天工業都具有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目前國際市場對各類衛星應用的需求巨大,約有千億美元。我國在國際衛星發射等領域,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和歐美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我國在航天領域也著手進行布局,提升核心競爭力。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多項航天領域重點工程有望于今年內正式啟動,其中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互聯網三大工程將成為重中之重。報道援引業內專家介紹稱,上述三大領域將是航天工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核心。
另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工業的整體產值將突破5000億元,“十三五”末我國航天工業的整體產值將能達到8000億元至10000億元的水平。
“國內研發水平的差距正在與國外逐漸縮小,近幾年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衛星在內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系統,并在國際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競爭力?!笔仪f科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行業觀察人士王壁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直以來,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承擔了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任,而航天行業作為高端制造業的代表,國家政策扶持不斷加碼,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運載火箭研制發射,到應用衛星提供大規模業務服務,再到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成功,都意味著我國已經躋身于世界航天大國行列?!?/p>
“去年11月2日,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上海浦東總裝下線,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飛機制造業的崛起。C919具有完全自主產權,在總體的制造過程中,不僅提升了綜合國力,也培育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對于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起到關鍵作用。”王壁補充說道。
他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天工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運載火箭研制能力的增強,未來我國將占據更多國際市場份額,航天工業正在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除了自身市場規模體量大外,其發展還將對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起到推進作用。
對于這一點,王壁分析道:“航天工業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不可小看,制造業轉型升級就意味著將從低端向中高端制造業發展,而一個國家的航天工業水平往往能夠代表其最高端的制造業水平,航天工業的推進,將對于制造業整體的轉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反之,制造業的轉型也將助推航天工業進一步發展,二者是互為推動,相輔相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