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衛星臉是北京微星臉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個“商業科普公益項目”,其創始人趙寧的解釋是:衛星臉是一個航天科普微信+通過手機讓衛星給你拍照片和視頻,從此可以用手機可以與衛星的大部分功能實現雙向溝通。衛星臉是一個能夠激發大多數孩子們對航空航天的興趣與愛好的平臺,也是一個展現放飛自我的中學生微信。
上個月,趙寧剛過了自己的51歲生日,這也是趙寧創業后的第二個生日。從決定創業開始,忙碌和質疑這兩個關鍵詞一直伴隨著趙寧。
5月16日,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主辦,未來網、北京微星臉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年全國中學生航空航天知識大賽正式啟動。身為北京微星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從嘉賓確認、活動布置到媒體安排,趙寧一刻不停。“今天我們是在做一件利在當今功在未來的事業”。雖然已經連軸轉了多天,趙寧講話時仍然十分興奮。
50歲,知天命的年紀,大部分人會選擇安于現狀,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定格,但年過半百的趙寧似乎更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在耄耋之年回首往事,心里能夠坦然”,于是他毅然放棄穩定安逸的小日子,加入創業大軍的洪流,一如年輕時,沒有跟父母商量,就放棄了國家干部的鐵飯碗。
衛星臉以及趙寧的科普版圖
由于專業是土木工程,趙寧創業前所有的工作經歷幾乎都圍繞著房地產,但他的首個創業項目卻叫做“衛星臉手機APP軟件”。“簡單的說就是向空中發射衛星,然后將衛星與手機App關聯起來,用戶可以通過App向衛星發出指令。”趙寧的目標用戶是學生,利用衛星搭載的設備在太空中獲得數據下傳到地面站的服務器中,再提供給學生。學生們在手機的APP上接收到數據,進行航天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最終形成一個中學生的天文科普社交平臺。
發射小衛星?50歲的趙寧,沒有航天專業背景和從業經歷,開口就要發射衛星。受邀主持知識大賽啟動儀式的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直言對趙寧的勇氣感到“欽佩”,但大部分時候,趙寧的創業舉動得到的是來自各界的質疑。
在普通人看來,發射衛星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更何況是要開發一個中學生就能操控衛星。但這恰恰是趙寧眼里的風口,“現在正值衛星產業大變革時期,過去小衛星多用于科研,商業化運用得很少。而且從中學生科普角度切入,這也是一片藍海,因此衛星臉具有不可替代性。”
趙寧的堅信并非空穴來風。根據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00年時我國衛星產業規模還為100億,十年后這一數據上升到755.8億,到2014年,僅衛星導航一項產業規模就達到了1330億。衛星發射以及服務已經從國家戰略層面向商用演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
2015年7月,財政部發文,“境內單位提供航天運輸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政策,實行免退稅辦法。其提供的航天運輸服務免征增值稅,相應購進航天運輸器及相關貨物,以及接受發射運行保障服務取得的進項稅額予以退還。”簡單說就是發衛星不交稅了。
除了市場的利好、政策的偏向,在技術上,發射小衛星也不是難題。很多航空公司都已經開放衛星定制的生產和服務,類似于衣服鞋帽的“高端定制”。衛星制造商根據客戶的要求來打造一顆衛星,然后聯合衛星運營商,選擇發射服務商,將衛星發射到軌道上。因此并非航天技術科班出身的趙寧才有底氣,“發射小衛星”其實是購買成熟的衛星制造與發射服務,并不存在技術困難。
在2015年3月初,北京微星臉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與發射小衛星經驗豐富的歐洲空客達成合作,而后者已經完成初步設計。趙寧預計,在2016年底,針對國內大眾的衛星星座拍攝遙感影像產品也將設計完成,航天科普工作將不限于中學生,衛星臉的客戶群將進一步擴大。
航天夢,科普夢
在趙寧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本《航空知識》,從此就為他開啟認識宇宙的窗口。現實生活平凡瑣碎,他也像大部分人一樣過了幾十年的普通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寧看到一篇文章《大數據小衛星》。
“看一遍的時候沒什么感覺”,又過了幾天,趙寧再次翻開雜志,重讀這篇文章,“可以用‘怦然心動’這個詞,我發現,衛星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個產業的大變革。這個變革如同我們當初的大型計算機向PC轉變的過程一樣。印象里高大上的衛星,正在向小快靈的方向發展。由高成本到低成本,并且集成化增加,微小公司也可以做衛星,這種想法一下子‘閃出來’了!”趙寧頓時異常興奮,他覺得自己終于等到了人生的機會。
就這樣,趙寧的航天夢、科普夢瞬間被重新激發,學技術、搭團隊、尋找衛星商業合作伙伴……50歲的趙寧懷著夢想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
“航天科普知識是人類探索大自然的必然結果,它從我們內心深處渴望了解大自然了解宇宙中來,那正是人類文明的奇點!中學生不缺手機,不缺網絡,最缺的是對他們求知欲、想象力、創造力的一種深切關懷,而我們現在做到了,他們可以看到激發他們求知欲、創造欲的東西,并且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星空的大門。”趙寧在央視《創業英雄匯》節目中說。
做航天科普要公益還是商業,趙寧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衛星臉它的價值秘密是它釋放出了科普經濟的宇宙能量,改變了公益就是純公益,而是公益原本就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只是其產生的商業價值又用于公益而使其良性發展,使科普數據在流動中通過游學、衛星遙感應用等產生價值,反哺了科普內容,將未來產業的科普納入其中。”
目前,趙寧的航天科普事業版圖已經擴大到了游學項目,規劃路線,帶孩子們去美國西雅圖、休斯頓、華盛頓等地看飛機組裝、看飛行器博物館,趙寧甚至帶專家去北京宏志中學給學生們義務講解衛星組成等航天知識。這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科普”這兩個字。趙寧的行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認可和支持。此次與未來網合作舉辦“2016年全國中學生航空航天知識大賽”,趙寧回憶,“與未來網負責人10分鐘就談成了”。
趙寧的兒子也在讀中學,無形中給了趙寧動力。“科普孩子就是科普中國,科普中國就是為中華民族建設燦爛的未來”,趙寧在大賽啟動儀式演講中最后說到。
或許科普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但趙寧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