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導航、遙感合稱的“通導遙”三大領域是航天商業化最被看好的板塊。
在通信、導航相繼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以后,近年來,技術、資本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使遙感商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各方資本也在積極布局。遙感商業化,是否已到瓜熟蒂落之際?
遙感,航天商業化新戰場
“商業化”并非復雜概念,簡言之就是要實現“買賣持續進行”,其必要條件是“產出大于投入”。
上世紀70年代以后,通信衛星率先實現了商業化,業內人士樂觀預測,下一個實現商業化的應用衛星將是民用遙感衛星。始料未及的是,遙感衛星商業化路途并不平坦。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遙感衛星商業化開始起步。在1986年SPOT-1衛星發射成功后,法國成立了半官方的斯波特圖像公司,代理政府銷售SPOT衛星的遙感圖片。美國早先成立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地球觀測衛星公司(EOSAT)也采用此模式經營Landsat衛星圖片。
但是,受制于政府對高分辨率遙感圖片商業化應用等因素的制約,民用遙感衛星的商業活動一直未完全按市場經濟規律行事,遙感衛星商業化發展也一直不瘟不火。
1994年,美國政府頒布《美國以外國家獲取空間遙感能力的政策》(PDD-23號令),允許私營企業經營圖像分辨率不優于1米的遙感衛星,并有條件地開放向國外提供衛星服務和出售衛星圖像等業務,遙感衛星商業化進程出現了轉機,商業遙感衛星公司的業務向真正的商業行為邁進了一大步。
在此后的數十年間,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通過降低衛星制造與發射成本、經銷代銷非商業化遙感衛星圖片等方式減少投入,并通過發掘市場、開發增值圖像產品和出租在軌衛星運營權等方式增加收入,逐漸實現了遙感衛星的商業化循環。
“全球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應用,尤其是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步實現了市場化、商業化和產業化。”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文表示。
2015年9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中國四維商業遙感衛星公司,注冊資本達12億元人民幣,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公司引入了浙江省作為投資方,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遙感商業化發展。
在歐美等國,幾經市場洗禮,最后脫穎而出數字地球、空中客車等數家優秀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徐文介紹,當前,歐美航天強國通過積極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加快了新一代高性能遙感衛星的研制和商業化運行,形成了政府監管、企業運營、官助民辦的商業模式。
同時,衛星遙感領域不僅成為航天大國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成為新興國家進入航天的首選領域,印度、韓國、以色列等國就在積極布局并推動遙感商業化發展,我國亦不例外。
2012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2013年組織實施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專項的補充通知》提出,支持高分辨率遙感小衛星的自主研制和應用,鼓勵開展衛星遙感商業應用模式創新,自主研制采用多種光學遙感手段組合觀測的高分辨率遙感小衛星,服務于市場商業需求,推動我國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及應用的產業化發展,為我國衛星遙感數據自主化及開展國際服務提供支撐。
2014年11月,《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完善民用遙感衛星數據政策,加強政府采購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
當前,國內眾多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均看好遙感領域市場前景,積極籌劃利用商業遙感項目進入到遙感衛星領域。在我國,有北京一號、北京二號、吉林一號等多顆由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運營的商業遙感衛星。
取長補短,實現數據自主供給
在徐文看來,集團公司成立商業遙感衛星公司,既是依托技術優勢,占據國內商業衛星遙感產業制高點的發展布局,同時,也肩負著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現數據自主供給的使命。
徐文介紹,在我國,每年優于2.5米分辨率的衛星原始數據直接消費約為5億元人民幣,并且每年保持約8%的增長率,但是,國外數據約占75%,國內數據約占25%,且亞米級高分影像數據市場被國外遙感衛星數據壟斷。同時,數據引發的后續加工應用服務等產業規模年均達數十億元人民幣,且每年保持較快增長。
據統計,2008~2014年,全球遙感衛星市場業務收入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復合增長率為14.63%。2015~2022年間,全球民用與商用遙感衛星市場總產值約為160億美元,每年的遙感衛星產值規模將基本保持在15億美元以上。
數字地球、空中客車公司對我國高分辨率商業遙感市場的壟斷,造成我國高分辨率商業遙感數據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民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技術及商業化應用方面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成為中國航天的一塊“短板”。
隨著技術應用的不斷開發,遙感的價值不斷被發掘。有行業人士指出,未來高分遙感應用將與全球導航、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戰爭深入融合,促使航天技術應用真正走入百姓生活。
在國家信息化方面,遙感技術是構建地理信息基礎框架、數字化地球的基礎,是發展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支撐。
發展商業遙感,也有著現實的考量。據了解,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已明確按照商業化模式發展優于1米分辨率的遙感衛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明確提出要實現衛星信息互通,為商業遙感的國際化拓展帶來了機遇,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家對于商業遙感的需求非常急切。
自1992年成立以來,中國四維始終專注于地理信息產業。2012年前后,中國四維開始論證商業遙感衛星項目,此時,從國家到企業各個層面,都認識到以商業公司為主體開展遙感衛星的商業化運營勢在必行。
“天時地利與人和,所有要素一應俱全。”徐文如此闡釋道,在技術上,集團公司已經有能力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性能遙感衛星;從需求看,遙感衛星作為地理信息最為重要的數據源,中國四維在發展地理信息業務過程中對自主遙感衛星系統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在我國遙感商業化井噴前夜成立的商遙公司,猶如一石投水,激蕩起市場的漣漪。
“航天技術+互聯網”,想象空間無限
徐文介紹,商遙公司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16+4+4+X”商業遙感衛星系統,該系統包括16顆0.5米分辨率高分光學衛星、4顆高端光學衛星、4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和若干顆高光譜、視頻小衛星組合的遙感衛星星座。
<br style="padding: 0px; ma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