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執行長七首飛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任務紀實
盛夏的航天城,帶著一絲蒸騰的暑氣,空曠而寂靜。在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的任務大廳里,身著淺藍色試驗服的科研人員正嚴陣以待,密切注視著大屏幕上跳動的參數曲線。現在是2016年6月25日,北京時間19:08,距離萬眾矚目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發射,還有不到一個小時。
“各號注意,三十分鐘準備。”“第二次綜合檢查正常,30分鐘準備完畢!”安靜的大廳里,清晰的調度口令和應答聲此起彼伏,該中心全體參試人員屏息凝神,在各自的崗位上嚴密操作,以高度集中的精力等待關鍵時刻的到來。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中,該中心承擔著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的使命任務。他們超前準備,嚴密組織,在長期備戰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優化完善,為的就是此刻從容迎戰,奪取勝利的果實!“此次任務里,中繼衛星系統首次全程支持火箭發射、載荷運行、返回及搜索回收過程,這對我們中繼衛星未來的應用拓展與能力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該中心領導如是說。“針對這樣的重大航天發射項目,我們進行了精心策劃安排,梳理任務需求和時間節點,爭取實現人員、設備、物資、保障等各種資源的最優配置。”科技處試驗組組長陳裕斌告訴記者。大廳門口的LED屏上,“控管周密、捕跟精準、鏈路穩定、傳輸高效”的標語清晰醒目。該中心全體參試人員將長七首飛任務當做檢驗自身能力的重要標尺,高度重視、全力以赴,以嚴慎細實的過硬作風和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積極備戰,精心實施。“本次任務狀態切換頻繁,全部依靠自動化運行實現對目標載荷支持。”工程師高飛介紹道:“我們還針對各類風險點,設計了對中繼衛星以及地面應用系統設備的自動化處置措施,以實現自動、快速、準確的應急處置,從而確保任務萬無一失。”
“各號注意,30秒準備……20秒準備……5、4、3、2、1,點火,起飛!”大屏幕上,一道耀眼的火焰從火箭底部竄出,紅光奪目,畫面劇烈地抖動著,長征七號偉岸的身軀騰空而起直奔云霄,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正在執行任務的科研人員卻異常冷靜,大廳里充斥著鏖戰中的緊張氣氛——“01星跟蹤開始!”“返向數據收發正常!”伴隨著清脆響亮的口令應答,一雙雙聚精會神的眼睛緊盯著服務器屏幕上跳動的參數。該中心實施雙崗操作制,每邁出一步都要保證絕對正確。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該中心扎實迎戰長七首飛,認真進行崗位能力需求分析,識別任務特點、重點、難點,針對差距科學設計培訓方案,并及時跟進各室站工作的進展情況,確保大家按時高效完成所承擔的職責使命;他們嚴格考核制度,對長七首飛任務技術進行集中教學,舉辦“天鏈大講堂”宣講任務流程,安排實操和筆試相結合的考試,通過才能上崗,確保每一名參試人員都掌握相關工作;他們加強任務保障,執行任務期間,除了值班領導和參試工程師以外,后勤保障、安全警衛等崗位人員全體堅守崗位。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大廳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夜以繼日的奮斗就是為了這歡慶勝利的時刻,堅守一線的科研人員們臉上瞬間都綻開了喜悅的笑容。
80年前,八萬余紅軍戰士歷盡艱辛,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之路的勝利。80年后,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承載著航天強國的夢想,劍指蒼穹、沖入云霄。
控星織鏈,制勝寰宇。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天鏈精英懷抱著“爭當太空筑夢者,勇做一流航天人”的遠大夢想,以“天鏈”護航新長征,在航天強國的星光大道上昂首闊步,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