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民參與,一起玩衛星!”是的,你沒看錯,這是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謝濤對衛星的全新定義。這家由“80后”創業團隊組建的科技公司近日宣布,今年年底,他們的首顆微小衛星“少年星”將搭載發射,飛向太空;明年三季度,團隊將發射一顆屬于民用多功能的娛樂衛星。
對很多人來說,衛星發射看似與你我的生活距離很遠。然而,它并非高高在上,九天微星就想讓它幫大眾做點有用的事。去年以來,國家在民營航天產業方面持續出臺政策紅利,明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航天建設,我國首顆商業衛星“吉林一號”隨后成功發射。
據謝濤介紹,同多數低軌道衛星一樣,九天微星所做的衛星也是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一個地區上方出現。目前,可以想到的衛星應用包括:用戶通過手機,控制拍攝自己想要區域的圖像;通過衛星上6個方向的網絡攝像頭,讓用戶實時看到太空的景色和自己拍攝的照片;給青少年、創客們提供納米衛星做科學實驗等。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去年9月公布的第18版衛星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航天產業總收入為3227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約為2030億美元。謝濤認為,“在2萬億的太空市場里,制造火箭或衛星都是市場規模很小的一部分,行業里真正的市場90%以上在運營上”。從發達國家商業衛星公司從事遙感、通訊等商業應用的情況看,這些衛星公司已經開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衛星的大眾應用運營。尤其利用小衛星星座組網之后,市場前景會很廣闊。比如,物聯網的基礎通信網絡等,甚至將誕生很多未曾想到的應用場景。
用互聯網思維“玩衛星”,硬件基礎很重要。據介紹,九天微星設計的首款衛星除了攜帶高分辨率相機,還搭載了激光發射器、網絡攝像頭、納米衛星等設備,這些都是以往商業衛星不會搭載的東西,九天微星希望以此完成對大眾衛星應用領域的布局。
“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火箭之一,也有專為發射小衛星研制的火箭型號。”謝濤表示,在微小衛星制造和發射方面,他們目前主要依托航天工業的力量,部分部件由制造衛星的航天集團院所完成,對于衛星的發射,他們將使用國內的運載火箭搭載發射。
在謝濤和小伙伴們的“微星計劃”中,他們準備用2年時間發射4顆微小衛星,并逐漸增添更豐富的功能:從帶有科普性質的青少年啟蒙立方體納米衛星,到太空自拍、全景VR直播、定制閃爍摩斯代碼表達心意等形式的全民娛樂互動,再到包含小衛星實現高速激光通信等顛覆性技術的產業布局。
與人們印象中承載著國家任務、體積動輒超過一間屋子的大衛星不同,這種微小衛星化大為小、從高軌到低軌、快速迭代,從只有一個水杯大小的納米立方體衛星到兩個臺式電腦機箱大小的微型衛星各顯其能。據悉,這一類衛星部署在近地軌道,可以采用工業級器件,成本更低,研制周期更短,發射方式也更為靈活。目前,它們可以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覆蓋面廣、實時性強的網絡服務。比如,增強打車和地圖軟件的導航系統,甚至利用小型衛星開展小行星探測、太陽帆遠航等深空探測活動。謝濤解釋,這一類小衛星將在未來創造無限可能,已經引發了一場如同大航海時代般的新一輪太空競賽。
去年7月,九天微星簽署了搭載發射的服務協議;12月,完成第一顆衛星“微星一號”總體設計;2016年4月,完成樣星的研制,預計今年12月前后,搭載發射升空。隨著航天政策的不斷放寬、相關創業的技術門檻降低、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等,微小衛星對我們來說將不再遙遠,創業的太空競賽正在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