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 高分三號衛星今天(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是我國首顆一米分辨率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能夠實現全天候、全天時對海洋和陸地的觀測,多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衛星水平。高分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后,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管控,這就需要高分專項地面任務管控系統來發揮作用。高分專項地面任務管控系統究竟為何物,它又是如何來“遙控”高分衛星,使其能夠提供更準確高效的服務?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是國家16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高分專項批準立項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參與了高分專項地面系統統籌建設,按分工負責地面任務管控系統的實施。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所長王偌鵬介紹,地面任務管控系統可以比作任務優化決策和控制衛星的中樞神經系統,是連接衛星與應用的橋梁。
王偌鵬指出,地面任務管控系統根據用戶提出的需求,統籌規劃衛星測控計劃,管控衛星有效載荷、數傳等分系統動作,編排數據接收計劃,調度地面數據站網的傳輸接收,調度地面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分發。
王偌鵬表示,衛星有效載荷的每個動作都是靠地面管控系統編排和發出的,高分地面系統的統籌建設、地面管控系統的有效運行是高分應用系統高效發揮作用的基礎。高分地面任務管控系統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創新特點:第一是管控的衛星多;第二是管控衛星的種類多,包括可見光、紅外、高光譜衛星等;第三衛星計劃編排快;第四就是服務范圍廣;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實現系統全流程的監管。
高分衛星的用戶服務范圍非常廣泛,面向國土、海洋、氣象、減災等各個行業,僅今年年初就受理了18個行業用戶和20個省份區域用戶共1969個年度觀測需求。高分三號地面任務管控系統總師馬萬權表示,在突破的關鍵技術中,如何把用戶的需求統籌好是任務規劃的前提,也是高分專項任務中的難點。
馬萬權介紹說:“我們針對這塊專門做了需求統籌的平臺,采取不同手段,優化任務流程,提高系統運行效率,使得用戶更精準地了解和提出需求。”
從已經投入運行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和高分四號到今天發射升空的高分三號,所有的高分衛星實行統一管控和統一系統架構,并且共用基礎設施,體現了高分專項一體化的頂層設計理念。馬萬權介紹,雖然每顆高分衛星各有特點,但一體化的設計能夠有效發揮基礎設施共用共享和任務統籌決策的優勢。
馬萬權指出,通過對不同應用領域的風險評估和前期的技術攻關,我們在系統設計、架構設計、系統需求把握、功能設計、流程設計等方面,能夠建設滿足不同需求的系統架構,能夠適應未來的衛星調整,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思想能夠顯著提高系統的整體效率。
導隨著高分數據持續穩定供應和數據處理服務的逐漸完善,投入使用的高分衛星數據應用成效十分顯著,填補了多個行業遙感應用的空白,催生出一系列新的遙感應用方向。目前,在北京、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等26個省份都設有省級高分數據與應用中心,累計分發高分衛星數據20萬景。高分衛星數據主要應用于哪些領域?不同地區應用的效果如何?
高分專項實施以來,新疆作為國家高分區域應用的兩個示范區之一,在2010年成立了新疆衛星應用中心,率先開展高分應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星應用工程中心主任黃新利介紹,新疆特殊的地形地貌使高分數據在本地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黃新利介紹稱,通過這幾年的應用,主要針對在新疆冰雪資源的監測,森林草地的監測,環境監測,水資源監測,荒漠化監測等方面開展了廣泛應用,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高分衛星數據應用在新疆地區地質災害監測、監管輸油輸氣管線、打擊恐暴勢力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新疆有所不同,寧夏地區的高分應用起步較晚,寧夏遙感測繪勘察院總工程師張永庭表示,數據的獲取是應用的前提,自從今年寧夏高分中心成立以后,獲取數據的渠道變得更加通暢。
張永庭指出,有了高分數據,一年可以覆蓋寧夏三到四次,這個就有不同時期不同季節的,不管是農業的,生態的,還是一些工程項目建設的變化情況,能夠提供快速的動態的系列監測。
雖然起步較晚,但寧夏的高分應用已經打開了局面,寧夏遙感測繪勘察院院長吳加敏介紹,根據寧夏地區的特殊自然環境和社會需求,高分應用在礦山環境、水利信息化監管、生態移民等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吳加敏說:“比如在生態移民扶貧方面,通過高分數據的監測,我們能夠準確地給相關部門提供遷出區生態恢復的情況,哪些區域退耕以后生態恢復得比較良好,同時也為掌握遷入區農民土地利用,生產生活的情況起到了很好的支撐。”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星應用中心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疆數據與應用中心總工程師李虎介紹,目前新疆應用的主要是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衛星返回的數據,每顆高分衛星各具特點相輔相成,高分三號衛星的發射隨之而來的是業務上的進一步提升。
李虎指出,首先,觀測范圍、觀測內容、觀測領域進一步拓寬;其次,分辨率進一步提高;第三,用戶增加,種類更多,服務項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