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3日報道 港媒稱,探索太空太昂貴了,各機構間進行合作、資源共享是明智之舉。因此,中國和美國作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應該在各種行動和任務上進行合作。然而,盡管雙方的科學家渴望合作,但美國的議員們不信任北京,他們拒絕放寬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禁令。
香港《南華早報》8月8日發表《政治必須被排除在太空探索之外》的社論稱,政治因素不應該成為科學探索的絆腳石,如果把這種想法拋到一邊,科學探索的步伐應該會更快。
這一禁令是2011年由于間諜風險而開始實施的。美國的議員們如此堅決,中國被排除在外,他們甚至還阻止中國科學家出席太空會議。但中國和美國航天局的官員們、科學界甚至是白宮都不認同這一觀點,白宮一直在試圖改變態度。美國國會對北京的懷疑根深蒂固,不過,許多排華法案的幕后主使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去年剛剛退休,這使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
社論稱,上個月兩國太空官員在北京舉行的秘密會議上就表現出了這一態度,他們就“碳衛星”項目的合作問題進行了討論。“碳衛星”是一顆即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射的中國衛星,它將加強對全球碳排放的監測,其先進的技術將對現有的美國協調的許多衛星有幫助。這一案例代表了因禁令而遭到妨礙的科學研究的可能性。
中國的太空實力眾所周知,相比之下,由于資金不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火星是下一個太空尚待探索的領域,2020年,中國、美國及另外13個國家將參與火星任務。但是,由于技術挑戰和經費問題,載人飛行仍任重而道遠,共同合作是明智之舉,而非相互競爭。為此,政治因素必須被排除在太空探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