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美媒稱,中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衛星。中國希望通過使用量子技術來確保空地通信能夠抵御黑客攻擊。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18日報道,這顆衛星是16日在中國西北戈壁灘上甘肅的一個軍事基地發射的。
報道稱,衛星重達600多公斤,名字叫“墨子”。墨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一位中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墨子”衛星每90分鐘繞地球一周。
中國科學家將向衛星發射光離子,測試量子物理是否能夠保證遠距離通信的安全。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表示,這顆衛星計劃在空間運行兩年,在此期間它將向地球發送不可破解的密鑰,建立“不可截獲的”通信渠道。
莫里斯·瓊斯,獨立的澳大利亞太空分析師對美國之音說,“我并不認為量子通信系統會像中國希望我們相信的那樣不可破解。” 瓊斯一直在跟蹤中國的太空計劃。
《華爾街日報》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科學家也在試圖利用量子物理技術。這種技術具有軍事用途。不過,中國在今年3月公布的五年經濟發展規劃中,把這項技術列為首要戰略重點。中國可能在這項基礎研究方面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的投資。
報道稱,盡管瓊斯認為量子技術未必會不可破解,但是他表示,把這項技術運用在太空項目上,這對中國人來說,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瓊斯說,“中國的太空項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項目之一,而且這些項目還處于向前發展的階段。俄羅斯在這方面已經停滯,甚至倒退。如果美國在今后5年不重整旗鼓,他們也會讓中國追趕上來。”
瓊斯預計,如果美國不拿出更多的資源用于太空發展,那么在15年內,美國就會落后于中國。
中國量子衛星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如果這個實驗成功了,中國將在5年內發射第二顆量子衛星,建立一個以量子技術為基礎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