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旅行者”號載人版模型。 付美斌 攝
圖為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孫新陽(左)和光啟集團總裁、光啟科學董事會主席、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長劉若鵬共同為海口未來技術研究院揭牌。 付美斌 攝
中新網海口8月26日電 海口未來技術研究院暨光啟臨近空間技術研發總部26日在海口揭牌,“光啟”同時宣布,將“旅行者”二號(即“旅行者”號載人版)命名為海口旅行者號。
據透露,目前,“旅行者”號載人版驗證版已完成主要分系統研制,進入總裝測試階段,計劃2016年下半年擇機放飛測試;“旅行者”號載人版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載人艙進入總裝階段,計劃年底前完成載人艙各項測試,2017年擇機放飛測試。
當日,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孫新陽和光啟集團總裁、光啟科學董事會主席、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長劉若鵬共同為海口未來技術研究院揭牌。海口市長倪強表示,海口將為光啟在海口的發展營造一流的環境,提供“保姆式”服務,在解決高科技人才的戶籍遷移、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光啟加快在海口的投資進度,讓科技之光在海口綻放光芒。
劉若鵬介紹說,2015年2月,光啟臨近空間載人項目正式啟動。2015年6月,光啟在新西蘭成功放飛了中國首個臨近空間商用平臺“旅行者”號,到達設計高度21公里,在臨近空間完成了天地高速通信、海事監控、光學監控等商用載荷測試,標志著中國臨近空間探索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劉若鵬表示,光啟對于未來臨近空間的規劃與探索,與海口的區位優勢、產業定位不謀而合。2015年12月25日,光啟集團與海口國家高新區正式簽約,光啟將在海口高新區進行臨近空間領域進行研發、實驗,并發展相關產業,打造國內首家以臨近空間飛行器為主題的高新科技空間產業園區。
據了解,臨近空間,又稱為近太空,一般是指海拔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間區域,是航天空間(100公里以上)和航空空間(20公里以下)之間的過渡區域。
光啟科學聯席行政總裁、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長、海口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欒琳透露,“旅行者”號載人版包括浮空系統、密封載人艙系統、應急救生系統等,具有超高安全性和舒適性,可乘坐6人,飛行高度可達20-24公里。“旅行者”號載人版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載人艙加工、降落傘加工,目前正在進行載人艙設備總裝、聯調聯試、模飛測試。
欒琳介紹說,為了驗證“旅行者”號后續各種設計的可靠性以及回收的可控制性,光啟還研發了“旅行者”號載人版驗證版,項目的整體進度已完成80%,包括結構、熱控等系統設計方案,所有設備性能及功能測試,放飛場地及空域初步確定。“旅行者”號載人版驗證版計劃于2016年底前擇機在國內進行放飛測試,具體工作包括放飛保障準備、總裝聯調聯測、放飛及回收,將搭載太空龜和高清視頻設備飛行到距地面20-24公里的臨近空間,5-6小時后著陸回收。
海口國家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已形成醫藥健康、低碳制造、高新技術和服務貿易等幾大主導產業。海口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顧剛表示,海口高新區未來將向航空航天、海洋經濟等領域繼續拓展,光啟各項目落戶高新區將給海口市帶來又一輪新的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