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院組織召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經營例會,在對1-7月份經營工作進行全面梳理、盤點的基礎上,以務實的作風和向全年目標提前沖刺的態度,部署了后續工作,掀起了新一輪決戰決勝"穩增長、保增長"任務的熱潮。張洪太院長、趙小津書記、史俊杰副院長、劉旭東總會計師、李忠寶副院長、趙大鵬院長助理等領導參加大會,并就加快提升航天技術領域競爭力提出具體要求。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7月底,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推進情況整體良好,共實現收入59億元,較上年度同期增收8.4億元,同比增長率保持穩步上升趨勢;全院產業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5億元,同比增長超兩成。此外,領域開拓亮點紛呈,衛星應用和工業智能控制和節能環保版塊表現搶眼、后發勢頭強勁。其中,航天智慧中標鄭州市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項目,項目金額2890萬元,實現了電子政務領域的重大突破;航天恒星研制的中國應對氣候援助玻利維亞氣象機動站項目,得到發改委領導的高度認可,并成功拓展其他項目;康拓科技與華為公司合作,中標藍汛天竺內容感知產業園建筑機房工程總包,合同金額1.58億元;502所軒宇智能在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大型項目中,戰勝強勁對手,落實合同額6200萬元;529廠星達科技高效集成冷熱源系統,在武漢地鐵6號線全線成功實施,運行效果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和同行的公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已經拓展到深圳、廣州、南寧等城市的軌道交通領域。
成績的取得飽含著院領導和相關項目團隊的艱辛努力,也生動詮釋了院以"辦法總比困難多,凡是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主動,就能取得回報"理念為指引,創新發展模式戰略的行之有效。上半年以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產業環境,院敢于"亮劍",在規劃計劃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齊抓共管、系統推進。由院領導帶隊,圍繞規劃落地對內外部單位開展了調研,在深入了解 "互聯網+""航天+"等新業態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幫助各單位進一步細化分解了規劃目標,優化了重點業務發展路線圖。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近年來,院高度重視戰略市場開拓,充分利用集團公司、院市場資源,與重點區域、行業用戶積極開展對接,先后與河北省、國家氣象局等60余個用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有效帶動了所廠、公司相關產品的市場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通過院搭建的戰略合作平臺,與哈爾濱市、鄭州市、嘉興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入了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智慧化工園區新市場;推動了太空科技體驗項目在南平、宿遷的落地,實現了太空科技體驗園市場零的突破;與內蒙古森工集團、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的合作,成功進入了無人機森林防火、應急監測等新領域;與廣東省海洋漁業局的密切合作,標志著成功開拓了海洋漁業信息化新業務。上半年,與西藏自治區、浙江省、青海省、曲靖市、玉溪市、鄭州市等積極合作,有力推廣了智慧城市、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太空科技體驗園等項目。
在總結經驗的同時,院也冷靜地看到,各單位、產業公司推進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步伐快慢不一,在經濟發展質量、規劃落地等方面存在著提升空間,特別是在距離年底僅剩4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全年經濟指標的壓力依舊嚴峻。
"要牢牢鎖定既定目標不動搖,用實際行動兌現莊嚴承諾"、"要認清形勢、鼓舞斗志,不能不干、不得不干、必須干好",張洪太院長、趙小津書記通過深刻剖析當前產業發展形勢,對大家樹立決戰決勝的信心作了有力的思想發動。
就"如何擴寬市場、廣開'財源'",張洪太院長、趙小津書記強調,要在體制機制上、責任體系、文化理念上一起發力。
完成公司"壓減"是國資委和集團公司部署的重點工作,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對此,張洪太院長、趙小津書記強調指出,要提高思想認識,把公司"壓減"當做是一次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良好契機,認真對待、積極行動,梳理自身微利、不良資產,敢于壯士斷臂,善于把人才、資源集中到更有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的領域,實現產業發展輕裝上陣、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