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為介紹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籌備情況,航展執委會于 2016年 9 月 7 日 10 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群工作部部長賈可在會上介紹,對于運載火箭來說,中國航天目前研制的方向,就是長征 5號、長征 6 號、長征 7 號、長征 11 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未來中國航天還瞄著更加深空探測,包括火星探測等等任務,還需要更大的火箭。目前中國航天已經在策劃長征 8 號運載火箭,還正在研究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分析
重型火箭將開啟航天新篇章: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網站 6 日發布消息稱,為滿足未來任務需求,中國將研制箭體直徑達 10 米、起飛品質達 3000噸的重型運載火箭,其結構尺寸和起飛品質均將突破現有運載火箭能力水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龍樂豪院士表示,重型運載火箭對于提升中國空間活動能力,加快空間應用開發的步伐都有著重要意義。據了解,重型運載火箭是為滿足中國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測等任務需求而即將啟動的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目前我國已經在策劃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并正在研究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就在上月,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出現在工信部發布的《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 2016-2020 年)》中,這也是長征八號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亮相。
液體火箭發動機漸成體系: 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思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新研制了兩型的發動機,一個是液氧煤油發動機,一個是液氫液氧發動機,這兩型發動機是新型無毒無污染的環保型發動機,也是技術非常先進的發動機。在這兩型發動機的基礎上,中國航天策劃和構建了我國未來進入空間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的型譜,包括大型、中型、小型這樣一個系列。 自去年始,新發動機已經應用到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相繼成功首飛,特別是長征六號首次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將 20 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今年 11 月將發射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采用我國最新型氫氧發動機 YF-77,發動機的性能提升將大幅提高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讓我國空間站建設成為可能。
“十三五”期間六院增長明確: 航天動力控股股東航天六院壟斷了我國火箭用液體發動機生產和制造。今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 20 次,是“史上最密集發射年”, 將直接利好航天六院的效益。 而“十三五”期間,我國規劃年均火箭發射量將會突破 30 次,“十三五”末期將會達到年發射40 次。 同時,伴隨著重型液體發動機研制的立項,我們認為,航天六院在“十三五”期間的成長性是確定的,市場空間也是明確的。
投資建議
2008 年,在先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曾經的六院院長雷凡培的大力推動下,航天科技集團通過整合一院、八院的航天液體動力資產到六院,支持六院這個“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做大做強。 8 年之后,產業整合已基本成熟,資本運作成為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預計近期有望在航天發動機資產證券化上實現突破,航天動力作為航天發動機資產整合的唯一平臺,空間十分廣闊。從長遠角度看,航天六院“十三五”目標為年收入 340 億元,年利潤17 億元,資產整合后的市值目標應在 500 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