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驚天動地的核心之戰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指揮何宇介紹,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其重要使命是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并共同開展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任務,提前為載人航天第三步——建造空間站開展相關技術驗證。
“從載人航天工程發展來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設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統級技術驗證,成敗關乎空間站建設是否順利,意義十分重大。”何宇說。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試驗隊正在電測現場判讀數據。(高劍/攝)
一批史無前例的空間實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說,相比于天宮一號,天宮二號要承擔更多任務,有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
“天宮一號任務主要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而天宮二號則要開展航天員中期駐留任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任務,以及一系列空間應用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等任務。這些任務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都是首次開展,每項任務的開展都集成了一大批新技術。”朱樅鵬說。
朱樅鵬以在軌補加為例進行了闡述。“未來空間站要長期運行,實現推進劑補加是基礎,此次天宮二號將首次驗證在軌補加技術。在地面開展推進劑補加都非常困難,更別說是在茫茫太空。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研制了小型壓氣機、浮動斷接器等關鍵單機,還設計了可靠的補加流程,形成在軌補加系統。”
發射試驗隊員在條幅上簽名,誓奪發射圓滿成功。(王磊/攝)
一段頗具特色的保成功經歷
圍繞確保成功這一最終目標,各發射試驗隊都采取了頗有特色的舉措。
何宇提出,天宮二號試驗隊按照流程、文件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做到了“做事有依據,做事按依據,做事留記錄”。
朱樅鵬特別重視數據分析判讀工作,要求抓住最后機會,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數據對比要有三比,發射場的測試數據要跟北京測試階段的分系統數據、天宮二號整器數據以及天宮一號的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其次還要加強狀態控制,在發射場做的技術工作在北京已經全覆蓋,因此發射場技術流程和技術狀態不能隨便改。”
試驗隊非常重視“新人”問題。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后,試驗隊已5年沒執行“天宮”發射任務了,而火箭發射試驗隊也是3年來重新集結,新隊員比例大大增加。為此,他們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使新隊員樹立起“載人意識”和“保成功”意識;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新隊員實操能力。(魏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