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的前期布展工作順利完成,將迎來正式開館日。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定于2016年11月1日至6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辦,其中1日至3日為專業日,4日至6日為公眾日。本屆航展恰逢中國航天六十周年,也是中國航展舉辦二十周年,參展的國家和展商數量較往屆有較大幅度增加,參展國家和地區42個,參展商700余家,室內展覽凈面積8.2萬平米。
在本屆航展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有22家單位攜展品109項參展,其中包括模型14個、實物49件、視頻12個、展板18塊、PPT112個、現場演示3項,內容涵蓋宇航、航天技術應用兩大主業,其中宇航領域60余項,軍民融合領域40余項,占集團展出面積近一半。
自10月25日開始布展以來,模型展品先后開始安裝,實物展品也陸續抵達展區現場。此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展展品涉及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導航定位、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等系列航天器,均是院“十三五”將要實施的重要任務,更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其中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當屬品牌展項。在載人航天工程展區內,天宮二號1:1模型、神舟十號返回艙實物、空間站五艙組合體1:12模型的展出,有效配合了目前正在進行的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組合體的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必將成為觀眾的關注熱點;參展的嫦娥五號以及火星探測器1:3模型,是院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代表,嫦娥五號探測器預計明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將于2020年從地球出發奔向火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及其應用一直被國家所關注,前段時間先后發射的高分四號、高分三號衛星的1:3模型在此次珠海航展中首次亮相,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應用也將在展會作重點推介;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星座模型展示了我院在導航應用方面的成就。
前不久,引領國際航天前沿技術的脈沖星導航技術已經被眾多媒體關注報道,11月,我國首顆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XPNAV-1)將發射,去探索宇宙中那些最神秘的中子星,驗證基于X射線脈沖星的航天器自主導航技術可行性。此次飛行任務是我國在航天器自主導航技術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科學引領、原始創新、技術革命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此次珠海航展展出脈沖星導航專用試驗衛星結構星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推出的重要項目;在通信衛星領域,代表目前我國技術水平的東方紅五號平臺、全電推衛星平臺均將亮相航展;商業遙感衛星是小衛星平臺的重要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左右將發射01、02星,此次航展將展出1:3小衛星模型;航展中還能看到埃及衛星總裝、集成及測試中心(AIT中心)沙盤模型,充分展示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基礎能力建設水平。
此外,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單位多種先進的單機、載荷產品以及軍民融合多個領域項目都可以在此次航展中見到,為此次航展增添了多個看點。星敏感器、霍爾推進系統、電推力器產品,衛星應用產品、多任務平臺演示、智慧產業、航天工程育種等等展示項目,實物、視頻、互動演示、PPT等多種展示方式都會為觀眾帶來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