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早上7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脈沖星試驗衛星。該星屬于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后,將開展在軌技術試驗。
脈沖星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一箭五星”刷新紀錄
此次發射的脈沖星試驗衛星屬于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主要用于驗證脈沖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脈沖星試驗衛星在軌試驗數據,為脈沖星探測體制驗證奠定技術基礎。經過約10分鐘的飛行,火箭準確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同時,此次發射所使用的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完成脈沖星試驗衛星發射任務外,還搭載四顆微小衛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的發射紀錄。其中,兩顆有民營企業研制的衛星首次搭乘長征火箭進入太空,標志著長征十一號已經具備支撐民營航天器發射的能力。
(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火箭。這是它繼2015年9月首飛之后,第二次執行發射任務。)
脈沖星試驗衛星是怎樣的一顆衛星?
這次發射的脈沖星試驗衛星,將是世界范圍內首顆單獨用于脈沖星探測的科學試驗衛星,更為奇特的是,它的總重量只有200多公斤,是衛星家族中非常獨特的“小個子”。別看它體積不大,但是卻搭載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探測器,可以用多種方式,尋找宇宙中的燈塔——脈沖星。
△這個個頭不大的方形盒子,就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脈沖星試驗衛星
脈沖星試驗衛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捕捉脈沖星發出的X射線,來找到這種奇特的天體。但事實上,脈沖星可以發射出各式各樣的電磁波,那么科學家為什么選擇用X射線這種方式來探測?
脈沖星發出的X射線會在空氣中快速衰減,很難在地面上進行收集,因此只能在太空中直接探測。在以前,想要完成類似的空間科學實驗,只能選擇將科學儀器設備搭載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樣的大型航天器上,而如今中國微小衛星定制技術的快速突破,使得脈沖星探測的“單獨行動”成為可能。
脈沖星為何被稱為宇宙中的燈塔?
說到脈沖星,這對于大多數人可是一個新鮮詞。脈沖星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天體?它為何被稱為是宇宙中的燈塔,脈沖星試驗衛星,又將怎樣利用它?
在宇宙天體中,有著許許多多像太陽一樣的恒星,這些恒星也和人一樣,有生老病死,而在生命終結后,它們會有三種結局,其中密度較小的那些恒星,會變成白矮星;密度最大的恒星,則會變成大家所熟知的黑洞,而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則被稱為中子星。所謂脈沖星,就是中子星當中,在進行高速自轉,發出脈沖信號的成員。
脈沖星有很多很特別的特性。雖然它不是由密度最大的恒星演變而來,但是同樣重量驚人,1立方厘米大小的脈沖星物質,質量可以達到驚人的1億噸。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脈沖星大約有2500多個。
我們的祖先曾經利用北斗星座來辨識方向,這就是因為它們在夜空中的狀態非常穩定,而脈沖星也擁有同樣的特點。在宇宙空間里,它們在數千甚至數萬年間,只會產生微小的變化,而且特征明顯,易于辨識,所以也就有了宇宙燈塔這樣的名字。
脈沖星導航 飛向宇宙的關鍵法寶
有了脈沖星作為宇宙中的燈塔,如何利用它就成了科學家最為關心的課題。由于脈沖星穩定、易于觀察的特點,宇航學家建立了以脈沖星為基礎的導航技術,這也為人類航天器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而此次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脈沖星試驗衛星,就將對這項世界性難題發起沖擊。
現如今,我們在宇宙中飛行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都是依賴地面測控,完成引導的,這是因為它們在飛行的過程中,其實是處于“不認路”的狀態,無法自行判斷位置。而脈沖星導航的優點,在于航天器可以利用這些顯眼的宇宙燈塔,確定自己的位置,進而實現自主的導航尋路。
按照計劃,接下來我國將在5到10年探測26顆脈沖星,建立脈沖星數據庫,首先為這種自然形成的宇宙燈塔,繪制最基礎的地圖,以便進行后續導航技術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