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的運載總裝廠房內,傳來一陣陣手槍鉆的聲音,這是即將交付的“長征五號”助推器,正在進行最后的安裝工序。
2016年11月3日,我國在海南文昌首次成功發射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4個推進器,就是在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進行總裝的。
在高大寬敞的總裝廠房里,有兩個直徑達3.35米的白色圓柱形助推器,“橫躺”在托架上。一個助推器已經總裝完畢,全長27.6米,約有十層樓高;另一個助推器的“頭錐”和“直筒段”相分離,最后一部分工序是將“直筒段”底部的“防熱裙”固定在發動機噴口周邊,防止發動機噴出的高溫火焰,損壞助推器“肚子”里的儀器設備。
站在工作臺上,兩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總裝工人一絲不茍,他們分為一崗和二崗。一崗工人曹振杰拿著手槍鉆,將一顆顆鈦合金螺絲釘,以10厘米左右的間距,釘在棕色的壓板條上,用壓板條將“防熱裙”的裙邊固定壓實;二崗工人金衛健則在一旁協助他,并確認每一顆螺絲釘是否安裝到位。
工作臺下,站著一位身穿黃色工作服的總裝檢驗員丁建力。按照工藝文件要求,他還需用一種名為“定力矩”的工具,精確測量每一個螺絲釘的力度,并將力矩值記錄下來。
雞年正好滿60歲的丁師傅,從事總裝檢驗工作已有40多年,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他自信地說:“我并不完全相信儀器,每次用定力矩檢測后,都要用手擰擰感覺一下。每一發火箭,凡是經我檢測過的每一顆螺絲釘,都留下了我的手印?!?/p>
40多年前,丁建力是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唯一的總裝檢驗員。如今,他的“徒子徒孫”已有12位。“以前,廠里全年僅總裝一、兩發火箭,有我一人就夠了?,F在,每年要總裝十多發火箭,總裝檢驗員也發展成一個組了?!倍〗φf,“助推器出廠前,要經過層層檢驗;出廠交付后,我們也要一路跟隨,在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直至火箭成功發射,才算完成檢驗任務?!?/p>
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是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空間飛行器和戰術武器地面系統產品制造、總裝測試和發射場服務于一體的航天骨干企業。在總裝廠房的一側,展示著風暴一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甲、長征二號丁、長征四號丙等火箭模型,這些火箭型號都是由上海航天研制生產的。
“今年上半年,長征五號將再次奔赴海南擔綱重任。春節前夕,我們已經運送了兩臺助推器到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春節過后還要運送剩下的兩臺。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大家初三就趕過來加班了?!眲倧睦霞亿s回來的總裝工藝員李亞軍說。
“長征五號”是我國首個采用助推器支撐的捆綁火箭,每發火箭共有4個助推器,為全箭提供豎立狀態支撐和助推飛行階段90%的推力及姿態控制,是“長征五號”起飛的主要動力之源,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低溫液體助推器。
為了滿足“撐得住、點得著、分得開”的要求,長征五號的4個助推器“五臟俱全”。研制規模與難度非同一般,總裝起來也極為復雜。每一個助推器的總裝周期,是常規火箭的兩倍多,總裝工作量相當于總裝一枚常規運載火箭。
總裝完畢的助推器,還開設了四個小“窗口”,從“窗口”望進去,助推器的“肚子”里管線縱橫交錯、十分復雜。原來,這是操作口,總裝工人們就是從這四個420X420厘米的小“窗口”爬進去,共安裝上百臺單機設備、上百根各類管路、上百個電纜網,僅螺絲釘就需要擰數萬次。
為了便于日后的檢查和追溯,安裝在助推器“肚子”里的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不僅要留下文字記錄,還要拍攝照片和錄像??傃b1個助推器,至少要拍攝2000多張照片。
“做事按依據、做事留記錄、不帶問題出廠、不帶隱患上天”“發射成功為本、安全生產為先、星級管理為源”“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勝、以新圖強”“成功系于毫發、質量高于一切”……品讀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的這些醒目標語,仿佛聽到了每一位航天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