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航天人,是產品保證經理,是型號研制工作帶頭人,在砥礪前行的道路上,他求嚴、求慎、務細、務實,在自己的崗位上鑄就了輝煌。他就是通信衛星事業部王鳳春。
1994年,26歲的王鳳春進入五院,成為一名光榮的航天人。在過去二十多年里,他先后擔任衛星測控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副總工程師、產保經理,參與多顆衛星的研制工作,早已成為資深測控專家。2017年初因其重要貢獻,榮獲2016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嚴字當頭從我做起
東方紅三號B平臺是一個全新的平臺,研制要求高、挑戰多、難度大。面對這樣的重擔,王鳳春絲從我做起、嚴于律己,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2014年上半年,大量衛星產品等待驗收,王鳳春帶著隊伍持續轉戰各個廠所驗收產品。經常與他一起出發的同事回憶說:王總經常在航班上研讀工作材料,晚上落地后就睡三四個鐘頭,第二天一大早又抖擻精神與設計師一起埋頭在厚厚的數據包中去了。正是憑著這樣的勁頭,他與大家一起順利推進了研制任務,確保了任務節點按期保質順利完成。
在衛星研制過程中,同事們總能看見王鳳春忙碌的身影——或是審查測試數據,或是帶領大家討論問題,或是巡視測試現場……從早班會開始,一直到深夜當天測試結束。每次狀態確認,無論清晨深夜,他都會始終守在現場,仔細詢問把關,確保衛星狀態設置萬無一失。他總是這樣堅守在一線,以嚴于律己的態度感染著每一個人,把榜樣示范的力量傳遞到團隊的方方面面。
慎思慎為潛心鉆研
在日常工作中,王鳳春面對航天的高風險特點,從不懈怠,總是抓緊一切時間汲取知識、鉆研技術、務求完美。正是憑著對航天工作的深刻認識,他無處不把“慎”字作為工作信條。只有通盤的謹慎思考和全面的謹慎操作,才能有效防控風險,切實有效推進任務。
在東方紅三號B平臺開發中,他帶領設計師隊伍充分識別研制風險和關鍵技術特點,認真開展衛星技術風險控制和關鍵環節量化控制,全方位加強衛星AIT階段產品保證管理,高質量地完成了全部產品保證目標。以他為牽頭,研制隊伍與其他型號“背靠背”開展復核復審,重點對總體設計、關鍵分系統、初樣鑒定件、可靠性安全性重點專項、軟件等進行復核復算和確認,確保了衛星設計的合理性、正確性和可靠性。在型號研制工作中,王鳳春全面吃透并嚴格按照院產品保證中心程序開展過程確認和總結工作,獲得院中心專家的高度認可。
求細求實勇于擔當
大到系統、分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指標,小到一個元器件的關鍵參數,在王鳳春這里都必須得到嚴格把關。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衛星發射任務時,他總是每天最早一撥到現場的人。到了現場,他做的第一項工作,是取來班前班后會記錄、日報表、每日判讀等文件,逐字逐句地讀校檢查。遇到錯別字,或者誤用的標點,他都會一一標出來,并要求當場改正;發現文件格式不統一、章節不一致的情況,他也會要求設計師認真修改完善。“要搞好航天工作,首先就要抓好細節。”王鳳春經常告誡大家:絕不能小看文件中的小差小錯,不正確的文件很可能導致難以預料的后果;只有正確的輸入,才能作為任務成功的充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