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一號衛星作為我國首顆以監測全球空間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空間現象為科學目標的衛星,具有電磁潔凈度要求高、工作模式特殊的特點,因此磁試驗就成為了整星在地面驗證磁潔凈度是否滿足研制總要求的唯一手段,試驗性質特殊。電磁潔凈度要求高,也就意味著試驗過程中外部磁場必需保持平穩,這也是磁試驗是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這個特殊要求,型號研制隊伍分析了地球磁場的變化規律,并對試驗區附近車流對磁場的影響進行了連續多日的全天候測量,最終確定了磁試驗時間要求為每天23:00至次日凌晨04:30。
這個“非主流”的測試時間給大家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顆衛星的常規試驗時間是在夜間,也沒有哪個試驗是要求同一批研制人員連續近一個月夜間工作和判讀數據。針對這個第一次在深夜開展的磁試驗,袁仕耿總師在試驗動員會上說到:“本次磁試驗時間特殊、周期更長、肩負的任務重大,希望大家白天充分休息,克服疲勞的不利影響,嚴把質量關,確保各個工況的順利開展。”張衡一號的磁試驗要持續近20天而且要連續不斷的在夜間開展,為了保證試驗和型號出廠同時推進,劉勝利和朱興鴻兩位同志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采取工作24小時休息24小時的極限工作方式輪流工作,夜間緊盯試驗現場的數據判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白天有條不紊的準備各項出廠前的報告以及各項評審工作。另一方面,我們的型號調度孫京山,也是精心策劃,為大家做好后方的各項保障工作,為大家在食堂準備好了前半夜這頓種類繁多“早餐”和清晨熱氣騰騰的“晚餐”。
23:00,“早餐”過后,試驗準時開始。在這萬籟寂靜的深夜中,大家最不愿意聽到的恐怕就是窗外飛馳而過的大貨車聲音,這很可能造成試驗室周圍磁場波動而使得測試設備記錄下干擾數據,最終導致測試結果無效。試驗負責人肖琦對每個方向的測量數據都進行仔細和耐心的判讀,剔除由于外來干擾而帶來的無效數據,并及時安排補測,很多時候,一個工況補測結束后,時間接近5:00,窗外的天空已經微亮,而這也是地球在靜靜的告訴我們,現在的地磁場環境已經逐漸不適合開展試驗了,是時候收工了。在經歷了近20天的晝伏夜出的試驗生活后,磁試驗大功告成,最后,大家互相開玩笑說道,這個工作以來參加的第一個需要“倒時差”的試驗項目。
正是大家的通力支持,有力支撐和奮力拼搏,才使得我們如此順利地完成了這個“非主流”的磁試驗。2015年,初樣磁試驗作為張衡一號首個大型試驗順利完成,為后續研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年后的2017年,衛星正樣磁試驗作為最后一項系統級大型試驗,其各項測試數據獲得了中國地震局用戶方的充分認可,也標志著衛星AIT階段所有大型試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讓我們共同期待張衡一號衛星早日入軌,作為我國建設地震天基監測體系的首發星,為我國地震天基監測體系的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