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航天器回收著陸專業一甲子華誕,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說到航天器回收著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下屬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一枝獨秀”。該所一直致力于該領域技術探索、研究,承擔著我國各類航天器的回收著陸重任,用60年的深沉之愛架設了一條安全可靠的太空回家之路。
剛剛過去的4月,研究所在回收著陸技術領域接連取得了不少開創性進展,刷新了該領域新高度。
一刷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減速傘強度空投試驗完成
日前,研究所完成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回收著陸系統減速傘強度空投試驗。本次試驗驗證新飛船減速傘結構強度和工作性能,并成功將模型減速至預定的穩降速度,獲取了關鍵的測量數據,達到了試驗目的。
減速傘產品主要應用于新一代載人飛船再入返回時的初級減速,滿足大載重新飛船的返回減速需求。這個減速傘產品為全新研制產品,承載能力較傳統產品有了質的提升,同時傘型設計也兼顧了高阻力性能和一定的穩定性,另外還配置有火工裝置進行降落傘的多級收口與展開。
二刷
國內最大重量的氣囊緩沖試驗完成
近日,依托航天器無損著陸技術實驗室創新平臺,經過兩年多艱苦努力,研究所回收著陸專業在大載重氣囊緩沖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大載重氣囊緩沖技術的國內空白。
載重回收對著陸緩沖結構強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該所研制了高強度復合材料產品,通過多種形式的試驗確定了產品最終的加工工藝,使產品的結構強度得到保證。
同時考慮到緩沖過程時間極短,僅為百毫秒級,對控制系統延時提出了很高要求,研制團隊經過大量攻關,研制出高靈敏度著陸敏感器和排氣口火工切割器,使著陸緩沖機構能夠精確按照艙體過載實時進行主動排氣控制,保證了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三刷
我國首次充氣式再入與減速技術飛行演示驗證實驗完成
研究所組織開展了新型充氣式再入減速技術(IRDT)飛行演示驗證試驗,本次試驗也是我國在IRDT技術領域的首次飛行試驗。試驗驗證了IRDT技術的工作原理、工作程序和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了圓滿成功。
IRDT技術研究是該所在航天器回收著陸領域的一次原理性創新實踐。此項技術基于空間充氣展開結構的設計理念,結合傳統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特點,集成了航天器再入減速過程的熱防護、氣動減速、著陸緩沖、水上漂浮等功能,是一種靈活的天地往返途徑,可應用于空間站及科學試驗衛星試驗品和貨物的快速下行、返回,也能為深空探測器安全著陸提供幫助。
基于IRDT技術的返回器,能夠實現承載、減速、防熱一體化設計,可實現自主離軌、返回、著陸,甚至不再需要傳統返回器必需的防熱大底、降落傘、緩沖氣囊及其必需的附屬設備,設計大大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