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漫漫北斗路,總有一些畫面和文字讓人怦然心動,總有一些陽光和風雨值得永久珍藏。在回味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讓我們打開北斗長卷,共憶激情燃燒的歲月,共品耐人尋味的悠長。
老總的詩
北斗團隊中有很多詩人。以驚人的速度升空的一顆顆北斗星,澎湃著北斗人的家國情懷。團隊的奠基人之一李祖洪(北斗一號衛星總指揮)便是一位“老總級”詩人。每次北斗發射,他都以詩記之。多年積累下來,僅以成功發射為主題的詩詞,便達到了可單獨集結成冊的數量。品其詩詞,我們得以從一個側面領略中國北斗的輝煌與夢想。
G1試驗隊元旦有感
好事多磨非等閑,天地交織兩纏綿。
斗轉星移忘休日,冬去春來不知年。
吃透技術勤耕耘,精細管理苦作甜。
悲情歲月翻頁去,組網成功盡開顏。
(李祖洪 2010.01.01于北京)賀I2發射成功并虎年五顆北斗星順利升空有感
中國風
導航勁吹中國風,蒼穹五掛北斗鐘。
年初脫困始告捷,歲末收官建殊功。
共織星座總給力,合挽雕弓不放松。
既精且準能報文,敢與老外各爭鋒。
(李祖洪 2010.12.18于26基地)
收官曲
龍年始發龍收官,星箭測發世無雙。
摸爬滾打夜繼日,嚴細慎實勤反三。
辛苦耕耘終有獲,太空長城放華光。
載荷平臺今勝昔,巡天對地慨而慷。
短信報文點對點,定位授時播八方。
莫道三步宏圖遠,導航疆場正滄桑。
(李祖洪 2012.10.26于26基地)
賀北斗三號M/13、M/14發射成功
五星集結涼山中, 雙節出征時不同。
一組中秋照明月, 倆箭重陽飛蒼穹。
恰似蛟龍鬧江海, 又如神兵播彩虹。
沐雨櫛風攻堅忙, 披荊斬棘鏈路通。
北斗三步爭朝夕, 導航博弈炮聲隆!
( 李祖洪于廿六基地恭賀北斗三號M/13、 M/14發射成功!)
吉(G1)星高照
世界北斗中國風,
吉星高照蒼穹中。
南北帆板雙飛翼,
東西天線倆面弓。
信號信息俱增強,
通導兼備展奇功。
攻堅沙場擂戰鼓,
組網漫道仍從容。
導航畫筆今在手,
一帶一路繪彩虹。
(李祖洪于廿六基地恭賀北斗三號G1發射成功!)
北斗隊旗
每顆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場試驗隊都會制作自己的隊旗,一面面隊旗上承載著北斗人莊嚴的承諾。
北斗隊刊
每顆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場試驗隊都會在繁忙的基地工作之余制作數期隊刊,目前已刊出了78期。把所有的隊刊平鋪開來,可以覆蓋一個大房間。它們如同一個個腳印,記載著北斗的成長故事。
謝總的工作筆記
謝軍總師有個習慣,工作中每每有心得體會都會及時記錄下來。幾十本工作筆記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的秘笈,見證著我國空間事業的騰飛。
從手工模型到一體化平臺
在北斗研制的起步階段,為了讓新人更直觀的了解星上設備的布局和工作模式,“老北斗”親自動手,用藥盒和圖釘制作衛星模型,為“小北斗”們做生動的教學。后來,他們編著了設計指南、設計禁忌,傾囊傳授寶典。如今,他們有了“科研生產一體化管控平臺”等數字化工具……但無論技術手段如何跨越,知識沉淀與傳承是北斗人一直堅持的作風。
轉場送行
每次轉場,北斗人都懷著期待而又不舍的心情跟在后面,從廠房一路送到塔架,在心底默默地為衛星“寶貝”祝福。
北斗漫畫
十年前的漫畫,正逐步變為現實。(畫:王彤)
北斗“微博”
2011年8月,第9顆北斗導航衛星試驗隊的隊員們在發射場共織一條紅色“微博”,寫給90歲生日的黨。
佳節奮戰
2012年春節,楊慧總設計師和團隊成員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測試廠房中度過,為了年底建成區域系統而奮戰。
2018年國慶,為驗證某個首次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的關鍵產品,迎接節后接踵而至的進場工作,北斗鐵軍在夜以繼日奮戰了數月之后,在黃金周里再次發揚北斗精神,展開了熱火朝天的測試。圖為大家在休息間吃盒飯。
這只是北斗人“與時間賽跑”的一個片段。近年來,隨著北斗組網的加速,北斗人就是在這樣的日常中托舉了一顆又一顆北斗星。“特別有共同創業的感覺,在一起行軍打仗,配合特別默契”,他們感慨道。
編外青年突擊隊員
在基地,每次搬運設備時,老總、主任設計師們都把自己當成青年突擊隊的編外隊員沖在前面。“這些設備太金貴了”,他們說。
軍大衣的故事
團隊中流傳著一個關于“軍大衣”的故事。夏天,從十分炎熱的室外走進保持低溫的測試大廳,感覺真是從頭“酷”到尾。可是僅有的幾件軍大衣卻“不受歡迎”。“你穿吧,我都快捂出汗了”,“你穿你穿,你還得測試呢,當心手抖誤操作。”
當年過半百的老總們走進大廳時,年輕人又自發地脫下軍大衣遞給他們。老總們微笑著拒絕,“安心測試吧,衛星在你們手里,你們才是保護對象。”軍大衣又回到了年輕人的身上。就這樣,軍大衣傳遞著溫暖,讓暖流注滿彼此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