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院士98歲生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方向明在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陪同下專程前往協和醫院,看望了正在醫院進行治療的王希季院士,帶去了集團干部職工的美好祝愿。
在王希季院士病房,方向明副書記轉達了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和總經理袁潔的良好祝愿,代表集團黨組和全體職工祝愿王希季院士生日快樂,早日恢復健康,向王希季院士送上了帶有美好寓意的鮮花和壽桃。
趙小津書記向王希季院士匯報了院全年型號發射任務,表達了全院上下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以“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為目標要求圓滿完成后續全院各項科研生產任務的決心和信心。趙小津書記還表達了王希季院士康復后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繼續為研究院創新發展貢獻智慧的真摯希望。
王希季院士和家人對集團領導和院領導的祝福表示感謝,對住院期間集團公司和院各方面給予的關心和照顧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集團公司離退休工作部領導和院辦領導陪同參加活動。
王希季院士是我國空間技術專家,空間事業的創始者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第一枚液體推進劑火箭及其后的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他創造性地把我國探空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我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主持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制。
作為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出立足國內技術和工業基礎而又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制方案。在我國的探空火箭、運載火箭早期的方案論證和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器、現代小衛星和我國空間技術戰略研究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是太空資源、空間技術體系、空間基礎設施、空間疆域等新概念的提出者,曾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現在,讓我們通過照片,再次領略王希季院士的風采。
▲1948年,王希季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生宿舍
▲1950年,王希季留學回國途中在“克里弗蘭總統號”郵輪上
▲王希季向徐向前元帥匯報工作
▲1960年4月29日,T-7M探空火箭發射和回收成功后,王希季(第二排左八)與錢學森(第二排左九)等在火箭發射架前合影
▲20世紀90年代,王希季在衛星總裝現場
▲20世紀90年代,王希季與任新民(右)、梁思禮(左)在一起
▲1996年5月15日,王希季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總書記為王希季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后與其握手
▲199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0周年,王希季(左)在天安門觀禮臺上與楊嘉墀(右)合影
▲2002年2月28日,王希季(中間)出席我國第一枚試驗探空火箭發射成功紀念碑揭幕儀式
▲2003年,王希季與航天員們在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前合影(后排從左至右為費俊龍、翟志剛、楊利偉、聶海勝、吳杰)
▲ 2011年3月23日,王希季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成就獎
▲2011年4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胡錦濤總書記與王希季握手
▲2013年11月5日,王希季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咨詢評估會上發言
▲王希季院士部分成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