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人”“飛車”騰云駕霧的神話,到列子御風的記載、敦煌飛天的絢爛、明代萬戶的壯舉,飛天是亙古以來深埋于中華民族內心的千年夢想。發展載人航天工程,實現千年飛天夢,對于中國人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從1992年黨中央批準“921”工程立項實施,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已走過櫛風沐雨、接續奮斗的30年,從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研制到空間站建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譜寫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鴻篇巨制的歷程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堅守不渝、艱苦奮斗,科學求實、勇于登攀,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四個特別”品質,鑄就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個個歷史豐碑,讓中國人的身影閃耀天宇、遨游星河。
從零起步,從零躍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難度高,關乎國家利益、關系航天員生命健康,成敗系于毫發,質量高于一切。面對國外對中國人沒有技術和能力研制飛船的質疑,五院一大批空間技術老專家和青年才俊為了民族的期盼、祖國的重托,在工程立項之初,毫無畏懼地領下軍令狀,勇敢擔當起了這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要實現白手起家、技術追趕,可以說是極其艱難,但是五院載人航天研制團隊卻一心要讓祖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騰飛,自主創新奮力打造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飛船。
自主創新重在創新、貴在自主,自立才能自主,自主才能自強。面對與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大國在技術上的差距,五院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已有科技成果和有益經驗的同時,更突出自足自我、自主創新。為此,他們堅定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信念,勇于創新、勇于突破,在工程論證、立項時大膽提出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的三艙飛船的技術路線,將安全性設計作為飛船設計的核心,同時考慮功能的可擴展性,在增加對接機構后,使之成為空間站與地面之間的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為載人航天的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從經濟性角度出發,考慮一船多用,當飛船完成在軌運行任務后,軌道艙留軌飛行,可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驗。這一獨特的設計思路,使中國跨越美、俄從單艙到多艙的歷程,直達世界先進水平,大大加快了中國空間事業發展進程。
從1999年神舟一號的一飛沖天,到2003年神舟五號實現首次載人飛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多天太空飛行,2008年神舟七號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中國國旗首次在太空中飄揚,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10余年來,神舟飛船連續成功的背后,是五院科技人員百折不撓、不斷突破的技術創新,通過突破分段技術、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液體回路保障技術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使神舟系列飛船深深打上了“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烙印,使我國在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之后,又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的國家。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回應時代召喚,再攀科技高峰
2012年金秋之季,民族復興的時代號角響徹中華大地,萬象更新的中國處處匯聚起追夢、圓夢的磅礴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航天事業發展,明確提出航天夢,強調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踏上了新征程。面對更重的任務、更難的技術、更高的要求,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主力軍”的五院,再一次領命出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向著更高的科技高峰奮勇攀行。
2013年6月11日,由五院抓總研制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航天員在太空先后完成了1次自動、1次手控交會對接,開展了太空授課,以及大量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15天后的6月26日,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地面。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標志著工程“第二步”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通過神舟十號的研制攻關和在軌任務的圓滿完成,五院突破了空間組合體人性化設計基本技術、空間站建造基本技術,建立了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使我國全面掌握了航天器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航天器繞飛等技術,特別是標志著神舟飛船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天地運輸系統日趨成熟,為實施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步發展計劃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6年,長征七號首飛任務所搭載的由五院抓總研制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成功返回,驗證了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返回艙新氣動外形,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實施了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首次實現了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并開展了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
2017年,我國發射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突破和驗證了空間站貨物運輸、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勝利收官。
▲天舟一號示意圖
這一時期,五院載人航天研制團隊為確保任務連戰連捷,通過全覆蓋、持續性的思想發動,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保持清醒、凝神聚力,使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充分認識到每一次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和形勢的嚴峻性。尤其是在發射場,試驗隊臨時黨委做實做細思想作風建設,進一步強化全員的首飛意識、質量意識,切實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力以赴保成功上來。同時,提前制定發射場計劃、產品保證、技術安全流程等,策劃了“四查、雙比、雙想”工作項目,特別是對發射場各總裝操作項目的風險點進行再梳理,提出了專項技術控制措施,確保各次發射任務圓滿完成,航天器在軌穩定運行,助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再創多個“首次”。
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
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薄敖ㄔ炜臻g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p>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五院載人航天研制隊伍扎實推進攻關研制與發射任務,于2021年4月29日“一站定蒼穹”,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在中國共產黨喜迎百年華誕之際,推動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國人迎來了首個溫馨舒適的太空家園。此后,五院再接再厲,以“神舟一騎掌天宮”“天舟一帆濟星?!钡暮狼閴阎竞途康目萍寄芰?,于同年5月至10月,相繼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送入天宇,為建黨百年獻上了航天人的一份份百分答卷。其中,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駐留3個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創下中國航天的多個“首次”。
▲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航天強國建設新征程全面開啟的關鍵之年,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作為“航天強國建設引領者、空間事業發展領導者”,五院更加深刻認識到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抓好的一項重點工程。
2022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文昌航天發射場視察時強調,按照既定部署,年內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建造任務,要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確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的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廣大航天青年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勇于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既是鼓勵,更是鞭策。誓奪空間站工程任務全勝,是黨和國家賦予五院的歷史重托,也是時代交給五院的光榮使命。為此,五院凝聚起更加強勁的力量,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全院上下團結一心、心無旁騖地堅決完成好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
2022年4月16日,由五院抓總研制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完成,進入全面建造階段。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青年團隊回信剛剛過去8天,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搭乘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從我國南海之濱直沖九霄、競渡星河。這是本年度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了中國空間站全面建造的大幕。五院載人航天研制隊伍再次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用成功向祖國報告。
▲天舟四號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演示動畫
隨后,僅僅不到1個月,又見大紅屏。6月5日,五院抓總研制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陳冬、劉洋、蔡旭哲成功送入太空,正式開啟6個月的太空之旅,標志著中國空間站任務轉入建造階段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正式開啟。7月24日,我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也是迄今我國最大單密封艙體的問天實驗艙在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橫空飛九天,有力推進了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按期圓滿完成。
這些載人航天壯舉,凝結著無數五院航天人的智慧與心血,在我國航天器研制歷程中創下多個新紀錄,是中國航天奮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為了完成問天實驗艙這樣巨大規模的航天器研制任務,五院設計研制隊伍團結各方力量,自立自強拼搏,勇于創新突破,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了極其艱苦的努力。僅反映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初樣研制階段概貌的總結文件,就有28章、近700頁、60多萬字。在正樣階段,隊伍超常工作,扎實推進三艙總裝、測試聯試等各項工作。
▲問天實驗艙
2022年4月24日第七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問天實驗艙發射場試驗隊從北京乘坐包機出征文昌。在萬米的高空之上,全體試驗隊員揮動手中的國旗和航天旗,一起唱響《歌唱祖國》,展現了五院研制團隊以確保圓滿成功的實際行動,踐行“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莊嚴承諾的信心和決心!在隨后的三個月發射場任務期間,五院研制團隊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確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指示,發揚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作風,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一項操作,高質高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
當大地轟鳴、長箭騰空、問天飛天的那一刻,五院為空間站在軌建造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精神鑄就豐碑,夢想成就未來
偉大的載人航天成就,離不開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它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豐碑。
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盡管五院載人航天研制團隊的每一個科技人員都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但他們始終接力傳承載人航天精神,堅守不渝、科學求實,同時又在實際踐行中,不斷為載人航天精神增添新的時代氣息和內涵詮釋。2020年,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時,趕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研制人員傳承發揚“非典”時期神舟五號研制過程中的特別精神和特別意志,堅守苦干100多天,絲毫沒有影響任務進度。
2022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肆虐國內多地,五院以國為重,力??臻g站任務節點,根據空間站后續研制計劃,詳細梳理測試工作所需人員、產品交付、試驗工裝、地面設備等各項保障條件,定人定崗進行“最小化”管理模式,研制團隊逆行出征,用實際行動在發射場、在飛控大廳、在試驗現場、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譜寫了一曲曲航天奮斗者之歌。這些正是因為有了載人航天精神的滋養和浸潤,中國航天人在飛天之路上擁有了不竭的動力,創造了非凡的奇跡,譜寫了充滿奉獻與大愛的奮斗華章。
特別能吃苦,這是載人航天隊伍千錘百煉的寶貴品質;特別能戰斗,這是載人航天隊伍始終如一的堅毅恪守;特別能攻關,這是載人航天隊伍自力更生的最好詮釋;特別能奉獻,這是載人航天隊伍與生俱來的內心篤定。沒有特別的精神、特別的夢想,不可能有特別的成績。
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最終完成“T字構型”建造任務,中國人的飛天夢將更加高遠。面向未來,五院將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始終把“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作為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牢記“三個惟有”,堅持“三高”全面發展,凝聚迸發出拼搏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圓滿完成黨和國家交予的神圣使命,樹立起中國航天史和世界航天史的重要里程碑,鑄就航天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時代豐碑,為創造更快的“中國速度”,彰顯更大的“中國智慧”,激蕩出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