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組建國家實驗室,分批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間技術領域是高技術集中的領域,空間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為了實現航天夢、強國夢,一代代五院人以黨旗所指為奮斗所向,在上級機關和航天科技集團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半個多世紀的接續奮斗,創造了以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導航為代表的輝煌成就,積淀下以“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為代表的航天精神,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撐和強大精神力量。
載人航天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并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22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莊嚴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游蒼穹。
三十年來,幾代五院人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成功放飛了“神舟”“天宮”“天舟”“天和”“問天”和多用途縮比返回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一系列航天器,抓總推進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同時,研制發射了天鏈一號、天鏈二號兩代中繼衛星,使我國自主擁有了功能強大的全球組網中繼衛星系統,為保證載人航天任務中的天地通信等提供強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當前,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我國空間站從研制、建設到運營,正取得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創性科技成果。此外,我國還完成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探月工程
我國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項。嫦娥系列探測器、玉兔一號、二號、鵲橋中繼衛星均由五院抓總研制。嫦娥一號于2007年實現繞月飛行;嫦娥二號于2010年成功發射繞月,之后飛得更遠,成為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標志著中國人開啟了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嫦娥四號任務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為人類取回了21世紀的第一批月球樣品……
隨著嫦娥五號采樣返回,我國探月工程六戰六捷、連戰連勝,“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火星探測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1年5月15日,在經歷了長達近7個月的“奔火”之旅、3個月的“環火”探測之后,天問一號“落火”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來賀信,高度肯定這一成就“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記”,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精心組織實施好火星巡視科學探測,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抓總研制單位,五院研制隊伍付出了艱苦努力,為任務立項、研制、發射和在軌工作等作出了重大貢獻。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實施行星探測工程,發射小行星探測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樣,完成火星采樣返回等關鍵技術攻關。在工程總體的組織領導下,五院作為后續一系列重大型號的抓總研制單位,正抓緊推進各項論證、立項和研制等工作。
衛星導航
2020年6月23日,由五院抓總研制的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是我國攀登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國為全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標志性戰略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對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對推動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對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調動了千軍萬馬,經歷了千難萬險,付出了千辛萬苦,要走進千家萬戶,將造福千秋萬代。”北斗團隊培育并弘揚了“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從1994年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一代代五院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斗,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探索發展道路,推動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浩瀚星空、服務中國與世界。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謀劃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承上啟下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奮力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年。五院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三個惟有”,團結一條心、擰成一股勁、下好一盤棋,彰顯“引領者”“領導者”新擔當,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全面構建“三高”發展模式,加速建設世界一流宇航公司,為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