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剛剛閉幕之際,3月13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黨課,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以《旗幟的力量》為題,講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輪訓第一課。黨課回顧了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的崢嶸歷程,教育引導全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凝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不斷書寫航天強國建設新篇章。
院領導班子成員、調研員、總工程師、總法律顧問、特級總監,科技委副主任、黨建委專職常務委員、綜合管理層各部門領導,京區各單位黨政正職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綜合管理層和各單位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在分會場通過視頻參會。會議由五院院長李大明主持。
趙小津書記首先介紹了《旗幟的力量》一書的出版背景。他指出,《旗幟的力量》與《精神的力量》一脈相承,中國航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一是靠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也就是“旗幟的力量”,二是靠一代代航天人傳承的航天精神,也就是“精神的力量”,兩種力量交織在一起,共同引領和推動我們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奮楫揚帆、一往無前。
專題黨課包括“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的崢嶸歷程”和“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的寶貴經驗”兩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黨課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三個歷史時期,回顧了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的崢嶸歷程。在每個時期,分別提出兩個問題,從黨的領導和人民奮斗兩個方面,結合一個個故事、一幅幅畫面展開。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偉大號召開啟漫漫征途,發憤圖強托舉星出東方”
當時,在物質條件薄弱的情況下,我們黨為什么仍要決策發展航天這樣的尖端技術?黨課系統分析了當時的歷史環境與發展條件。面對復雜的形勢與艱巨的考驗,黨和人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提出“向科學進軍”,創建航天事業,決心“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同時,在黨和人民的召喚下,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科學家毅然選擇“回來”,為事業發展準備了必要條件。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在各方面工作都很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為什么依然能夠取得“兩彈一星”這樣的重大成就?黨課中列舉了1961年春節前夕周總理請科學家“吃肉”,1968年為了集中力量、形成拳頭、排除干擾,經中央批準,成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1970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與東方紅一號研制代表“兩次握手”等故事,展現了黨對航天隊伍的高度重視與特殊關懷,并指出:“東方紅一號圓滿成功、備受肯定的背后,是航天隊伍的艱苦奮斗與無私奉獻”。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勇立時代潮頭與時俱進,勇攀科技高峰群星閃耀”
在新時期,黨中央是如何有力領導航天事業取得新跨越,讓我國在世界航天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黨課中提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親切關懷、堅強領導航天事業全面融入時代大潮,大力推動空間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實現群星閃耀太空,有力推動富國強軍,還走出了國門,實現了巨大飛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航天隊伍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讓我國真正地在航天高科技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潮尤其是市場經濟的沖擊,航天隊伍是如何作出人生選擇的?黨課指出,在五院,我們的這支隊伍,尤其是老院士老專家對黨有著最深摯的感情和最深刻的認同。他們以身許國的深沉情懷,點點滴滴融入一代代航天人的血液。面對社會誘惑及“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等說法,一批對航天事業執著追求、勇于擔當的年輕人卻選擇留下來,用“堅守”作出了最響亮的回答。同時,黨組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致力于為人才營造良好機制和環境,推進自培研究生培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崢嶸歷史見證人民創造,星辰大海見證掌舵領航”
新時代中國航天的成果總量遠超以往,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我們“不斷創造新的歷史”。那么,黨是如何領導中國航天在新時代取得這么大的成就的?趙小津與大家一起回憶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五四青年節來到五院參加全國主題團日活動時的場景,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航天事業,高度肯定航天成就,高度褒揚航天精神,特別認可航天隊伍,特別厚愛航天青年,特別期待航天發展。航天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聽黨話、跟黨走,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砥礪奮進。
面對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厚愛與期許,我們航天隊伍是怎樣具體地將其轉化為信念和奮斗,并在實踐中為黨和人民贏得勝利和榮光的?黨課分享了葉培建院士與天問團隊一起奮斗讓天問一號成功落火,《新聞聯播》專欄報道五院空間站團隊新人成長的黨建密碼——督導師制度和五院“800勇士”聞令而動、爭做“逆行”勇者等畫面,結合分析指出,強根鑄魂的高質量黨建實踐,引領新時代航天人用“逐夢”的奮斗書寫忠誠,引領航天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導我們逐夢太空、奔赴強國,讓我們滿腔熱情、信心百倍,必將引領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在第二部分,黨課深入探討了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偉大奮斗的實踐意義:
★一是譜寫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壯美篇章;
★二是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空間畫卷;
★三是豐富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實踐依據;
★四是增強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五是實現了中華文明從神話流傳千年到飛天攬月夢圓的重要躍遷;
★六是作出了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與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國貢獻;
★七是提供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治國理政經驗的航天樣本;
★八是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得以實現的光明前景。
黨課系統總結了黨領導人民逐夢太空之所以能夠取得重大成就、實現跨越發展的十方面寶貴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黨對航天事業的全面領導;
★二是始終堅持毫不動搖加強黨的建設;
★三是始終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是始終堅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五是始終堅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六是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青年;
★七是始終堅持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
★八是始終堅持構建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
★九是始終堅持提高系統工程思維能力;
★十是始終堅持胸懷天下為人類謀進步。
這十條與中國空間事業發展的“六個成功密碼”是共通的,我們一定要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黨課進一步揭示了中國航天的發展歸根結底在于有黨的堅強領導的深刻啟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航天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航天是由黨一手締造、一直關懷、一路領航的。黨課最后展望了新時代新征程的光明前景,指出只要聽黨指揮、強根鑄魂,我們就一定能夠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為黨和人民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黨課最后,李大明院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
■ 一是增強歷史自覺,把握歷史規律。55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大力支持下,一代代五院人戮力同心、不懈奮斗,在復興之路上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為黨和人民贏得了勝利和榮光。我們積淀形成了“六個成功密碼”,凝練了對中國空間事業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為我們守正創新、源源不斷激發“旗幟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提供了重要原則和實踐遵循。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增強歷史自覺,始終牢記強軍首責、心懷“國之大者”,走好新時代的強軍強國路。
■ 二是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通過我們的奮斗,中國空間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我們有充分理由堅定歷史自信。回顧五院走過的55年,只要全院上下有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對質量有敬畏,對規范的執行深抓細摳,往往就是任務持續成功、組織健康發展的時期;反之可能就會問題頻出,甚至發生系統性的風險。對我們來說,成功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挑戰和考驗。前進道路上,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持續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用質量鞏固發展的基礎、贏得事業的長遠,全面構建“三高”發展模式,用任務圓滿成功書寫五院人的忠誠。
■ 三是擔當歷史使命,推進歷史進程。55年來,一代代五院人不忘航天報國初心、牢記航天強國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作為,接續奮斗、薪火相傳,彰顯了“航天強國建設引領者,空間事業發展領導者”的使命擔當。強根鑄魂的高質量黨建實踐,引領新時代航天人用“逐夢”的奮斗書寫忠誠,引領航天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踏上新時代新征程,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全院上下要瞄準既定藍圖,始終秉承“滾石上山”的心態,直面風險挑戰,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抓緊把“藍圖”轉變為“施工圖”并最終實現“實景圖”,為加速推動航天強國建設、有效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而團結奮斗。
李大明院長號召全院干部職工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好集團工作會和院工作會作出的各項部署。當前,要聚焦堅持“目標導向取得新成就、問題導向應對新挑戰、發展導向開創新局面”,腦中要有基于“三個導向”的“三個清單”,逐項逐條抓好落實,在各自的崗位上知責擔責、勵精圖治,念茲在茲、知行合一,用實干和奮斗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奔赴光榮和夢想的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