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過半,團結奮斗正當時。開年以來,五院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集團公司堅強領導下,積極落實院工作會整體戰略部署和年度工作目標,各項工作蓬勃開展。“‘三高’進行時”專欄將聚焦生動實踐、凝聚發展共識、匯聚奮進力量。
在位于埃及新開羅的埃及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埃及AIT中心)內,中埃兩國技術人員正聚精會神地判讀著數據,為埃及二號衛星的測試工作而忙碌著。
這是在埃及的首個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進行的首次衛星總裝、集成和測試(AIT)工作,具有獨特的意義。這座全新的AIT中心,正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策劃與實施建設的。
2016年1月16日,中國商務部與埃及國家遙感空間科學局正式簽署埃及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項目(簡稱“EGA項目”),由中方承擔埃及首個AIT中心的建設任務。EGA項目是我國首個援助國外的航天地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習近平主席訪問埃及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落實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項目。 EGA項目由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承擔項目初期的技術論證工作。項目正式簽約后,五院受商務部委托開展項目建設工作,由總裝與環境工程部負責具體實施。EGA項目啟動以來,五院團隊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管理,于2023年6月底完成項目終期驗收審核,至此,EGA項目合同里程碑節點已全部圓滿完成,后續將進入中埃兩國政府間項目移交階段,五院在國際化發展的新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從無到有,助力能力突破 以中國方案推進埃及航天基礎設施建設 早期,埃方只能進口外國整星,并沒有衛星研制的能力,而AIT是衛星研制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要想實現自主研制,AIT中心的建設工作必須提前動起來。 EGA項目由我國援助建設埃及首個AIT中心,旨在提升埃及自主研制衛星能力,使埃及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天基礎設施,具備兩顆600公斤級衛星的并行研制能力。項目包括AIT廠房建設、設備研制配套、航天器AIT技術培訓等。 早在2011年,五院就與埃方建立了聯系,進行項目開拓,并于2013年聚焦AIT中心開展洽談與早期論證。項目前期開拓過程中,面臨埃方土建論證不充分、建筑物存在爛尾風險的困境及航天標準與我方不統一的難題等障礙,五院積極與埃方洽談,對埃方土建進行改擴建設計,并采用我方標準與歐標(ECSS)對標等方式,獲取了埃方信任與認可。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提出構建中阿“1+2+3”合作格局,將發展航天衛星合作作為我國對阿拉伯國家合作的三大高新領域突破口之一。在此背景下,埃及AIT中心項目被商務部納入國家無償援助,成為我國首個航天基礎設施無償援助項目,為我國政治外交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6年,EGA項目正式簽署協議開始實施。為了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AIT中心,五院與埃方密切溝通,進行系統級方案的設計和規劃。按照衛星AIT工作流程,五院為埃及AIT中心規劃了衛星總裝、精測、質測、力學試驗、熱試驗、EMC、光學7個分系統功能區,致力于打造一個全面、高效、專業的AIT中心。
2017年初,EGA項目的方案規劃和設計全面完成,轉入國內研制階段。2018年底,各分系統的研制工作也告一段落,依次完成了出廠驗收,設備陸續運往埃及。2019年,項目轉入在埃及的安裝運行階段,五院先后派出多個團隊奔赴埃及,開展各個分系統的安裝、單機調試、系統調試、測試試驗等工作,同時對埃方人員進行技術培訓。2023年6月底,EGA項目圓滿完成。 通過EGA項目,埃及有了首個衛星AIT中心,具備了自主研制衛星的基礎能力。在EGA項目的輻射拉動下,2018年埃及政府成立了埃及航天局,并以該AIT中心為核心開啟了埃及航天城的規劃建造。從出口衛星到出口衛星AIT中心,從“授之以魚”邁向“授之以漁”,EGA項目是我國以中國方案促進埃及航天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埃及航天事業發展的生動體現,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成果。
不僅要“建好”,更要“用好” 以五院經驗促進埃及航天自主發展 埃及AIT中心包含多個分系統,要想實際應用和操作,需要技術人員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EGA項目中,五院不僅要把AIT中心“建好”,還承擔了為埃方技術人員培訓的工作,確保埃方獨立自主掌握AIT技術,真正“用好”AIT中心開展衛星研制工作,為埃及航天后續的自主發展打好基礎。 衛星AIT技術涉及的專業多、儀器設備復雜,且涉及整星的管理、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所以培訓工作并不是簡單的上幾堂課、設置幾門考試就能解決的。五院項目團隊在設計培訓之初,就明確了要讓埃方技術人員充分掌握衛星AIT技術的目標,前期做了大量的課程體系設計工作:僅僅是培訓相關的文件清單,就有厚厚的一沓,清單中的文件條目超1500項;培訓教材也經過項目團隊精心編寫,反復打磨,迭代修改超過10版。 2017年底,埃方委派20名學員到達北京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理論培訓,五院團隊為埃方20名學員安排了11門課程共計416學時的理論培訓和6場實地教學,翔實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工作得到了學員的認可。赴埃及開展安裝工作的過程中,各分系統團隊又為埃方開展了總計146天的現場培訓,遠超合同約定的80多天。 在現場實操培訓中,由于培訓時間較短,埃方技術人員反映未能完全理解。團隊成員認真細致講解,并結合現場的設備開展一對一、手把手的實操教學,一邊反復操作一邊講解傳授,確保埃方技術人員掌握相關知識,能夠獨立操作。 參加培訓的埃方技術人員經過培訓后,短時間內對AIT中心的操作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并順利開展了多次衛星的測試工作,全程獨立操作,這也充分證明了培訓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培訓和教學的過程中,埃方技術人員被項目團隊扎實的專業能力和高度負責的態度深深打動,對他們表示高度的贊許。 EGA項目不僅為埃及建造了一個完整的AIT中心,更為他們培訓了一批獨立掌握AIT技術的人才隊伍。同時,我國航天基礎設施的整體出口和對埃及本地航天人才的培養,也有力促進了我國航天標準的輸出,進一步加深了埃方對中國航天的信任,增強了埃及乃至非洲地區對華航天合作的黏性。
漂洋過海,跨越多年 以航天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建造 EGA項目原計劃2019年5月完成項目交付,但受埃及建設條件的限制,在今年才得以完成。從2011年前期開拓,到2016年正式立項,再到2023年完成交付,EGA項目跨越了多年,可以說是一場“持久戰”。漫長的攻堅背后,是五院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航天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展現大國責任與大國擔當的生動寫照。 在埃及國內的安裝運行階段,是整個項目中真正難啃的“硬骨頭”。從2019年開始,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陸續派出28個團組、115人次前往埃及開展現場安裝運行工作,所有人員出差埃及的天數總計5000余天,其中時間最長的一次,團隊在埃及工作了將近8個月。 北京到埃及約7000多公里,要在中國遠程實施一座AIT中心的建造,研制團隊面臨著眾多問題:大型試驗設備漂洋過海運輸,如何完好無損地到達埃及?埃及土建條件和現場保障遠達不到要求,如何開展安裝工作?與埃方在語言、文化、工作方式等存在諸多差異,如何搶抓進度保證高質高效?…… 在埃及開展建設,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當地土建條件遠達不到設備運行的環境要求:半完工的試驗廠房,臨時的電纜線路,滿是揚塵的現場環境……同時,現場生產資源缺乏,基本保障不足,開展工作舉步維艱。 現場條件無法改變,研制團隊就轉變自己的思路。“現場保障不到位是極大的問題,我們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所以采取的辦法是盡可能早去,能干一點是一點,不斷適應現場的條件去推進工作。在國際合作中,我們必須要承擔起大國的責任,這也事關五院的榮譽。”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國際項目辦EGA項目副經理郄殿福說。環境雜亂就自己打掃,風沙揚塵太大就自己搭建塑料大棚隔離開展測試,用電不穩定就合理規劃運行時段、在一次調試中做更多的事,設備工具不完備就提前在國內都采購齊全……研制團隊不斷適應現場條件,一項項工作艱難但穩步地推進著。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海外作業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疫情形勢嚴峻時期,項目團隊每次前往埃及都要身穿防護服乘坐航班近10小時,回國又需要隔離將近一個月。在埃及期間,項目團隊嚴格自我要求,主動采取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力學試驗團隊在埃及期間兩點一線的時間長達7個月以上;在施工現場,團隊也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堅持自我防護,守住疫情第一道防線,確保項目不停工。 面對遠距離、長跨度、條件匱乏的復雜情況,項目團隊始終保持越是艱難越向前的精神,奮戰在埃及一線,讓航天精神在沙漠之中綻放,為中埃航天合作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一路風雨兼程,一座現代化AIT中心在沙漠中崛起,給開羅這座“沙漠之城”增添了一抹現代科技的亮色,助力埃及實現衛星AIT中心從無到有的突破,為古老的埃及插上了遨游蒼穹、探索宇宙的翅膀,也書寫了中國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航天合作的新篇章。 未來,五院將持續推動國際化業務發展,深入開展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貢獻五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