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過半,團結奮斗正當時。開年以來,五院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集團公司堅強領導下,積極落實院工作會整體戰略部署和年度工作目標,各項工作蓬勃開展。“‘三高’進行時”專欄將聚焦生動實踐、凝聚發展共識、匯聚奮進力量。
多年以來,受國內空運能力的限制,西昌方向的通信衛星及遙感衛星運輸任務大部分只能租用國外飛機實現,運輸成本高。在疫情期間,國外租機運輸方式的另一弊端集中凸顯。受政策不可控、進港時間不定等影響,運輸計劃難以自主掌控。 五院聚焦“三高”全面發展理念,從成本控制、自主可控等多方面綜合研判,提出要采用鐵路運輸模式這一替代方案,擺脫對國外運輸飛機的依賴。 研制團隊高度重視專項工作,堅定落實五院“重基礎、利長遠”的要求,達成一致共識:以降低成本、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為原則,以空間利用最大化、多型號兼容設計、運輸監控智能化為包裝箱設計思路,確保任務高質量完成。 路途遙遠、路線全新,如何保證衛星穩妥運達?4000余公里的全新路線中,海拔與溫度變化情況會直接影響包裝箱內外壓差,一旦超出設計指標,將對產品造成損傷。研制團隊進行計算分析,研制了全新壓力控制系統,最大抽排氣體速度可提高一倍,系統適用性顯著增強;針對溫度變化劇烈的情況,對箱體保溫系統和空調系統優化升級,相比以往包裝箱保溫性能實現明顯提升。 包裝箱設計如何能在鐵路運輸約束與衛星運輸狀態需求之間尋求最優解?對于衛星運輸而言,如果再把箱子做大一些,就可能再多滿足一批型號的需求,發揮出更大價值,然而其外部設計必須滿足鐵路運輸中各路段涵洞的限制條件。研制團隊一邊與各段鐵路局逐一溝通梳理約束關系、尋找尺寸的最優解,一邊在外形設計上下足功夫。包裝箱吊點創新采用了可拆卸設計理念,拆除后可為包裝箱設計爭取到十幾厘米的寬度上限,提升其有效容積;包裝箱與鐵路運輸承載槽采用了集成一體化設計,在下端面設計大切角,既能把空間利用到極致,又能避讓火車站臺,還提升了裝卸車效率。 如何盡可能支撐后續更多任務?面向后續型號的通用性,研制團隊堅持“以產品化為核心”的工作思路,在充分掌握各型號星體狀態后,開展衛星與包裝箱的仿真適配、通用可調節L支架、兼容衛星多種姿態運輸等一系列針對性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各平臺衛星多種運輸需求。 在運輸前一個月,院相關主管部門和多家單位組織開展了結構星跑車試驗。路線全新、影響因素復雜,那就再細想一層,提前把行程計劃精確到分鐘;海拔和溫度可能變化大,那就一段一段監測、一點一點驗證。 歷時6天、跨11省市,在新一代移動數據記錄監控系統(MDR)的全程護航下,運輸路線全部跑通、數據得到完整采集,包裝箱自動調壓能力、減振能力得到充分驗證,經專家組評審,包裝箱的各項性能均滿足通信、遙感衛星出廠運輸條件;包裝箱尺寸可通過鐵路涵洞往返于北京-西昌,為正樣星運輸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6月9日,在試驗隊員5天5夜的守護下,衛星順利抵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經開箱檢查,衛星狀態良好、監測數據滿足指標要求,運輸任務至此畫上圓滿句號。 北京-西昌大中型衛星鐵路運輸任務的圓滿成功,是在加強自主能力建設、扎實推進成本管控道路上邁出的堅定一步,是“成本+”理念入腦入心入行的真實寫照。在我眼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看到,“成本+”理念體現在精細化經營成效里:扎實推進項目實施與成本管控同策劃、同管理、同考核,全部20個研究室結合主營業務潛下心去找痛點、比思路,全面挖掘推進成本管控措施,成本實打實得到降低、利潤實打實收獲增長。 我看到,“成本+”理念體現在提高效率里:航天器AIT流程不斷優化,工藝、操作人員獲取信息的時間明顯縮短,工作連貫性持續增強,交叉等待時間大幅減少,“非必要”環節不斷削減,實現了“讓更多的人有更多時間干更有價值的事”。 我看到,“成本+”理念體現在盤活資源里:懷柔園區長期閑置的舊廠房車庫被改造成新型試驗室與裝配中心、商業衛星AIT研制如火如荼、機械機電類工裝加工能力逐步恢復,歷史悠久的工作園區正持續迸發新的生機。 我看到,“成本+”理念體現在隊伍活力里:跨部門、跨領域、跨專業的方式有力推動了崗位融合進程,發射場單星所需人員數量大幅壓縮;干部職工的跨部門流動顯著激發出人員活力,隊伍整體效能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在新崗位上干勁十足,正持續貢獻著活躍、創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