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因其表面71%被海洋所覆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藍色星球”。也正因為海洋的廣闊無垠,給人類社會生存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挑戰。海岸帶,是陸地系統與海洋系統的交匯地帶,是陸地與海洋的分界線,也是人類社會繁榮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因此,開發、利用和保護海岸帶環境更顯重要。
2023年11月16日,由五院抓總研制的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海洋水色遙感和海岸帶探測,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岸帶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污染監測與防治、海洋科學研究等服務。 作為新一代陸海界的衛士,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的主要載荷是海岸帶成像儀,能夠提高陸海邊界區域各種觀測要素的觀測精度,為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別看它“身形小巧”,但是能量和智慧卻不容小覷,海岸帶的遙感資料均是由這顆“慧眼”獲取的。
好眼神 海岸帶成像儀是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上分辨率最高的載荷,可謂天生一副“好眼神”,除了海岸帶,陸地上的風景也能盡收眼底。那么,它的“好眼神”是怎么煉成的呢?它擁有9個譜段,用1個全色譜段和8個多光譜譜段,同時守望祖國的藍色邊疆,能夠將海岸帶區域的陸地和淺海目標看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它對雜散光的抑制能力好,觀測的景物亮暗動態范圍大,因此海洋水色、陸地生態、極地冰川等各種目標都“看”得明明白白。 衛星有了“好眼神”,也就等于有了“生產”高清大圖、精細數據的能力。通過對9個譜段的圖像數據進行處理和反演計算,即可得到觀測要素的定量化參數,如海岸帶近域的海水光學特性、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機物含量等,還可以監測海冰、綠潮、赤潮、近岸工程、海島等。
巧身形
海岸帶成像儀體積小重量輕,自然身型“靈巧輕盈”,側身拍攝、多通道分光、精密調焦等關鍵技術動作都能夠輕松拿捏;該成像儀還很“精明強干”,陸地海洋觀測隨心切換、無縫銜接;成像儀也很“穩重”,優良的熱控性能、長壽命優化設計,保障其在軌的八年壽命期間數據穩定輸出,任憑“嚴寒酷暑”,它自巋然不動。 我國海岸線曲折漫長,為了看得更遠、更清楚,海岸帶成像儀設計了前置大范圍指向擺鏡,它可以在衛星不側擺的條件下通過擺鏡的精確轉動靈活實現自身的左右側擺成像,這種側擺成像的可觀測范圍能達到1000公里。有了“前置大范圍指向”+“精準指揮”的技術加持,海岸帶成像儀可以實現對目標區域3天重訪,實現對熱點地區的快速定位和精細調查,為海岸帶動態監測,海洋災害應急事件應急監測和評估等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