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記錄最美的實干英姿,聆聽鏗鏘的奮斗足音。為了鼓舞動員全院廣大干部職工頑強拼搏,我們將目光集聚于身邊的埋頭苦干者、負重攻堅者、獨當一面者、連續作戰者,學習他們“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和“質樸、務實、較真、主動”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
本期“實干最美”講述510所生產制造部電子產品生產組爭分奪秒、奮戰年底收官的故事。
團結一心保生產,集智攻關促效率 每當遇到時間緊、任務急的超短線生產任務,柏鵬不光要在團隊中充分發揮出主心骨和帶頭人的作用,帶領團隊用實際行動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還要積極協調制定合理的作業計劃,緊盯進度并及時糾偏,確保任務按計劃保質保量交付。在他的指揮下,生產秩序井井有條,一塊塊“新鮮出爐”的印制板經過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的“甄選”送達產線,現場運行的MES系統對生產流程精細化管理,對下達的任務做出快速反應,準確將它們“派送”到電裝中的各個“站點”。 副經理潘麗君為每一個遇到操作問題的成員答疑解惑,閉環技術反饋單,及時匯總分析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并督促實施,全力確保節點穩妥推進。面對某型號整機產品內部器件密度高、板間布線困難等問題,她立即組織團隊中的青年骨干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進行分析處理,通過對產品結構的層層解剖與分析,提出按圖布線集中綁扎的思路,解決了空間狹小操作困難等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多年的攜手共進讓團隊形成了“一點即通”的默契,遇到技術瓶頸和生產難題,大家齊心協力、奮力攻關,即使過程艱難辛苦,也沒有人發出一絲抱怨。身處科研生產一線,面對每一塊單板、單機、整機的裝配,團隊成員堅持“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的精神,不斷提升自我技能水平,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手中按下“快進鍵”,思想繃緊“質量弦” “快慢分殊,需要我們提前做好功課,在高效率的同時也需要做到高質量,航天產品的每一步工序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再動手,要對產品質量負責,絕不能在質量問題上貪快求新。”這是團隊在多年工作中總結出來的深刻道理。 為了能按計劃完成好任務,團隊單板組成員每天總是早早來到潔凈間熟悉工藝文件、核對元器件,梳理流程和焊裝難點,做好各項焊裝前的準備工作。他們一絲不茍地完成批量產品的導線焊接,與工藝人員一起快速定位解決焊裝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認真做好產品的自檢、互檢,并做好記錄,做到任務日清日結,杜絕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他們看似是為保證產品質量用“慢功夫”出細活,但同時也恰恰確保了生產節點的“快速度”。 “八一”模式推巧匠,細微之處見真章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團隊按照實際需求,創新提出了“八一”質量管理模式,持續推動電裝現場星級管理機制常態化運行。整個團隊以“一套制度”為基礎,堅持每天“一次計劃確認”、“一次晨會”、“一次安全巡檢”、確保每周“一次質量分析會”、每人每月“一次培訓”,做實每小組每年“一個QC課題”,堅持每年“一次省級競賽”等活動,并開展系統性、持續性技能培訓,加強產學結合,既培養造就了更多技能之才,又加快了科研生產步伐。 “從一個焊點的焊接,到一根導線端頭的處理,再到一片多引腳芯片的焊接,每一處看似不起眼的小環節,總是蘊含著大學問。”柏鵬介紹說。團隊成員敢于探索,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工作方法,研究設計各類工具、工裝。整機組某成員在電裝過程中,發現剛-撓性印制板存在保護困難的問題,他查閱資料,充分了解剛-撓性印制板特點,從確定工裝結構外形、尺寸范圍、工裝材料的選取等方面積極開展優化調整,設計制作出了適應現場剛-撓性印制板的固定工裝。這一設計不僅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剛-撓性印制板的保護問題,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節約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