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成人狠狠色金八天国_一级片免费网址_理论在线-免费理论片_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动态图

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征途無涯 奮斗不息丨紀念東方紅二號成功發射40周年

時間:2024年04月08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1103 字體:
在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后,航天隊伍繼續向著新的高峰勇于登攀。實施衛星通信工程(代號“331”),發射并應用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航天的三項重點工程(“三抓”)之一。作為工程的明珠,這顆衛星被命名為“東方紅二號”,由五院抓總研制,凝結了一代人的無數心血。

40年前的1984年4月8日,經過航天人、五院人的頑強拼搏,東方紅二號成功發射升空;4月16日,衛星成功定點于東經125度赤道上空。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獨立研制并發射同步定點衛星的國家,并從此在外層空間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占據了應有位置。隨后,國家有關部門進行了電視和廣播節目等傳送,開展了圖片、文字傳真和數字電話通訊等多種應用。


微信圖片_20240428134609.jpg

▲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


“331”工程規模龐大、難度巨大、挑戰極大,其技術之復雜、組織之嚴密,在我國航天史上堪稱空前。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之際,東方紅二號成功飛天、遙瞰神州,標志著“331”工程全面告捷,我國航天技術實現從技術試驗階段向應用階段的歷史性轉變。



01

“331”工程的由來


早在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等就注意到了通信衛星等技術,積極開展相關研究。五院自1968年成立后,立足國情和國家發展需要,抓緊推進相關工作。1972年2月21日,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的專機在北京降落后,受到等候在機場的周恩來總理的熱烈歡迎,兩人握手的畫面僅0.3秒即傳回了美國。這讓中國人民第一次直觀地認識到通信衛星的巨大作用與便利。“中國人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通信衛星?”成為許多人的關切。

1974年5月,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批示,國家計委、國防科委召集有關部門,研究確定衛星通信工程的制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做出規劃,督促執行。次月,五院召開衛星方案可行性討論會,討論衛星總體方案初步設想、大型試驗方案及環境模擬試驗條件,協調各系統間的初步指標分配。同時,運載火箭和地面測控設備也開展了相關的規劃工作。

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第八次常委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發展我國衛星通信問題的報告》,并呈送毛澤東和黨中央。當時毛澤東在報告上重重地畫了一個圈。

由此,中國的衛星通信工程也被命名為“331”工程,被正式列入國家計劃。五院承擔的我國首顆通信衛星研制工作大大加快。


02

“一切靠自己的力量”


“331”工程的研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通信衛星、運載火箭、測控、發射場和應用五大系統,都需要自力更生,難度非常大。

就通信衛星研制來說,由于當時國內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較低,難以達到衛星壽命的使用要求;受制于當時的國際環境,這一難題也無法通過進口解決。為此,五院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電子元器件可靠性中心,負責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訂貨、制造、篩選電子元器件以及進行老化試驗,從而通過自主研制元器件確保了衛星3到5年的壽命。與此同時,還對雙自旋穩定、中頻變換式轉發器、固體遠地點發動機、太陽能電池等核心技術進行了攻關研制,確保了衛星研制任務的順利完成。研制人員回憶說:“當時衛星上所有的儀器設備全部都是自主研制的國產產品。”


微信圖片_20240428134614.jpg

▲東方紅二號研制現場


此外,為了將通信衛星順利送上3.6萬千米外的太空,工程研制隊伍歷經各種艱難,突破了液氧發動機的研制難關,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然而,衛星的發射定點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1984年1月29日,第一枚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搭載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0A星實施發射,由于火箭第三級氫氧發動機第二次啟動后推力消失,衛星未能送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僅過70天,航天人再戰蒼穹,終于迎來了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0B星的發射成功。但遙測數據發現,星上電池溫度超過了設計指標45度的上限,大家的心被揪緊了。時任衛星副總設計師的戚發軔受命迅速前往相關廠所,抓緊開展電池溫度耐受程度試驗,很快得到電池溫度上限的試驗數據。由此,衛星總設計師孫家棟果斷決定,發出指令鏈對衛星的姿態進行多次調整,終于將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讓衛星最終“化險為夷”。


微信圖片_20240428134618.jpg

▲東方紅二號在塔架上


4月16日,衛星成功地定點于東經125°赤道(位于印度尼西亞中部的馬魯古海)的上空。4月17日18時許,衛星通信試驗正式開始。當晚,我國利用自己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讓昆明、烏魯木齊等地的市民第一次看上了直播的《新聞聯播》等電視節目。4月18日10時,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在北京,利用衛星與遠在3700公里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即時通話,通話聲音清晰真切。王恩茂說:“烏魯木齊市各族人民第一次看到了中央電視臺播送的當天的新聞,感謝你們為祖國、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至此,當年被稱為國防科技“三大戰役”的洲際導彈、潛艇導彈和衛星通信發射試驗,全部勝利完成。它們是“兩彈一星”成功的延續,不僅有力促進了我國軍事尖端技術的進步,而且大大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03

站在新的起點上蓬勃發展


正如“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一樣,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任務的成功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之后,航天人繼續自力更生,奮力勇攀高峰,推動東方紅二號系列通信衛星不斷發展,從試驗到實用,從一顆到多顆,有力帶動并促進了我國通信事業發展。


1986年2月1日,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第三次發射。這是一顆實用型衛星,除了完成邊遠省區大城市的電視傳播和15套廣播節目發送,實現北京到昆明、烏魯木齊、拉薩的重要通信外,還開展了新華社及地震局的數字通信、水利電力部的水文調度等衛星通信業務。


1988年起,我國又相繼發射了多顆東方紅二號甲實用通信衛星,大大推進了我國衛星通信的實用化水平。


此外,東方紅二號衛星平臺后續又支撐了我國“風云”系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研制,并沿用至今。


隨著衛星通信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于1986年正式啟動了中容量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的研制工作。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大量吸收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于1997年5月12日發射成功,之后定點于東經125°上空,實現了我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自旋穩定型到三軸穩定型的飛躍。衛星投入使用后,不僅有力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而且大大拓寬了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的應用領域。除已應用于“中星”、“天鏈”系列通信衛星外,該平臺還應用在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和探月工程中。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衛星通信的需求爆發式增長,國內衛星水平和運營規模已不能滿足需求,國外制造商及時抓住這一機遇,向中國市場擴張。面對挑戰,五院開展了東方紅四號大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平臺的關鍵技術攻關工作。


2001年10月,國家正式批準東方紅四號平臺立項。2004年12月,中國航天拿下了為尼日利亞研制通信衛星的合同。隨著這顆尼日利亞一號通信衛星在2007年成功發射,中國實現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20多年來,東方紅四號平臺厚積薄發,“中星”系列通信衛星相繼研制發射,徹底扭轉了我國通信衛星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十余顆國際商業通信衛星先后在軌交付,在天上連成了璀璨的“星星橋”,為世界上80%以上的陸地和人口提供服務。


歲月激蕩,回首崢嶸。從東方紅一號“從無到有”,到東方紅二號“從有到用”,再到中國通信衛星“東方紅”家族濟濟一堂,這是中國空間事業跨越發展的縮影。如今,東方紅4S、東方紅4E、東方紅五號等平臺不負眾望,東四E平臺更是作為“中堅”力量受到國內外通信衛星市場的青睞,新的全電推衛星也已登上歷史舞臺……


展望未來,無限可期。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復興的新征程上,新一代航天人傳承薪火,正在唯實唯勤、團結奮斗,矢志不渝譜寫新的“東方紅”故事,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關于本院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hnd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