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以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引發的“月球背面有了一個中國字”等話題,成為熱搜、火遍全網。
剛剛過去的這幾天,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完成了一系列關鍵動作。這次任務對精確性的要求極為苛刻,任何誤差都可能是致命的。在地面試驗室和飛控大廳,五院嫦娥團隊的隊員們通宵達旦、聚精會神地工作,只為確保嫦娥“六姑娘”的每一項操作都盡在掌握。
6月2日清晨,完成嫦娥四號后的世界第2次月背降落;
6月2日中午,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樣品鉆??;
6月3日清晨,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樣品表取及樣品封裝;
6月4日清晨,完成世界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起飛。
降落、采樣、起飛,嫦娥六號闖過了一個個“難關”,任務的進度條被一項項刷新。如今,“六姑娘”已經攜土踏上了回家的路。
這幾天,嫦娥團隊的同志們都是抓住關鍵操作的間隙,趕緊吃飯和休息,之后盡快返回現場,投入到任務中來。嫦娥六號上升器起飛后,不少同志終于稍稍放下心來。
4日下午,看到媒體的紛紛報道與公眾的熱議,大家都感到很高興,對這幾天的經歷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嫦娥團隊聊得最多的,除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剛剛的這場“戰斗”,以及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進行表采時留下的這個中國字。 “這個中國字,并不是設計的,是表取采樣完成后,恰好出現了這么一個圖案?!痹趦葓鲈囼瀳?,隊員們邊走邊說。 走到嫦娥六號任務的地面驗證區域,一條寫著“凝神聚力,勇擔嫦娥六號神圣使命;奮勇拼搏,腳踏實地實現月背采樣”的大橫幅掛在墻壁上。在嫦娥六號飛天之前,嫦娥團隊在這里“十年磨一劍”,進行了各種采樣試驗。他們預想各種可能的工況,深研細究、反復操作,一定要讓自己的心里更有底。 “你們看,這是‘六姑娘’著陸后,我們按照傳回的畫面,在地面試驗條件下還原的著陸點環境。當時先是在這兒做了表采試驗,留下的這些印記都是分散開來的,并沒有成為一個特定的圖案。之前的試驗中,也確實沒有列過這個項目。” “看上去,嫦娥六號任務過程與嫦娥五號有相似的表現,但實際上有很多不同。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做了大量改進,做了很多預案。比如嫦娥六號的機械臂,可以實現精細控制,能做到‘指哪兒挖哪兒、讓挖多深挖多深’?!?/p> “那這個中國字圖案最終是怎么形成的?” “嫦娥六號的落點選得好、落得好,非常易于采挖。地面試驗得再多,最終還是得根據落區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怎么開展采樣。看到我們感興趣的顆粒,就鏟了這些地方的樣品。” “高度的精確性讓采樣過程也比較高效,挺順利的。有一個詞怎么說的,‘如身使臂’,對,就是這種感覺?!?/p> “表采過程中我們都挺專注的,生怕有任何的誤差!表采得差不多,決定封裝時,我們這才發現,好像弄了個挺特別的圖案出來。但當時也沒有多想,技術是第一位的,后續還有很多操作呢?!?br/> “月球上環境很特殊,沒有大氣,這里又是幾十億年前形成的地貌。我們的這個印記,可能會留在這里很久很久?!?/p> “你們看!五星紅旗的展開位置,正好就在這個中國字圖案的上方!在著陸器的同一側,它們兩個在月球背面交相輝映了。” “還真是!”大家湊上前去看,再看看彼此,笑著點點頭。 從試驗臺下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展板映入眼簾?!澳銓@里面的哪個詞最有感觸?” “協同。”老隊員不假思索地說,“咱們都是按照工程總體要求,與各個系統在一起干。一個人、一個團隊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完的,必須靠協同,必須團結奮斗。每個人、每個團隊都要作出自己的貢獻。” “干了這么多年,干到這會兒,最大感受是什么?” “為國家作貢獻,很榮幸!葉培建院士常跟大家說,作為嫦娥團隊的一員,我們搞深空、干探月,那是‘千萬分之一的幸運’。一定要珍惜這份幸運,好好工作。” “之前干嫦娥五號,月壤取回來,我專門帶女兒去了國博看展。當時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月壤,心情很激動。不光是因為把月壤帶回來我出了一份力,還因為我的女兒不用出國,就能看到中國人帶回來的月壤了。”說到這里,這位爸爸的眼睛里滿是憧憬—— “等嫦娥六號回來,我們中國人的孩子就將是世界上看到月背樣品的第一撥‘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