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精神榮譽獎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集團公司黨組研究決定,授予33名個人、17個集體“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獎”;授予18名個人、12個集體“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范獎”。
本期刊登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獎獲得者、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晉利兵在工作中主動踐行航天精神的先進故事和精彩感悟。
日夜扎根紅外光學遙感總體技術第一線
踏入航天系統10年,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晉利兵日夜扎根在紅外光學遙感總體技術的第一線、最前沿,一步步成長為單位里天基紅外遙感領域的青年領軍人。他沉得住性子、扛得住壓力,基礎打得夠實,專業鉆得夠深,勇于突破創新,敢啃硬骨頭。他沒有驚人話語,卻在腳踏實地、心無旁騖、日復一日地安靜工作,用創新攀登詮釋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的矢志踐行者
在2022年年底的一次發射任務中,衛星技術難度大、技術集成度高,面臨多項考驗。
雖然發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但緊盯發射大屏的晉利兵那顆懸著的心卻不敢有一絲松懈:載荷能否開機順利?各項指標能否滿足要求?新技術、新體制能否在軌驗證充分?
時間回到2022年夏天,凌晨兩點,五院一間集同辦公室燈火通明。
“不怕發現問題,只怕問題暴露得不夠充分。”從事相關分系統工作的晉利兵雖是一名90后,卻已深耕遙感領域多年。憑借常年扎根任務研制一線的積累,他對紅外遙感載荷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有深刻理解,在系統設計、光學加工、測試及試驗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項目研制過程中,他一直率先垂范,帶領團隊推演計算、交流探討,從每個細小現象出發,剖析復雜新研技術底層的原理機制,不放過任何一項參數的演算復驗。
春秋更迭,四季輪轉,如今該衛星在軌表現優異,各載荷指標均滿足或優于指標要求,獲得用戶一致好評。
征途漫漫,晉利兵帶領研制團隊仍舊堅守在衛星在軌運行一線,以技術過硬、團結奮戰之姿,更好地發揮載荷在軌效能。
永葆初心的安靜工作者
紅外遙感載荷的研制道路上充滿荊棘,整個研制團隊面臨的不只有技術方面的困難,還有研制進度的緊迫要求。
面對重重挑戰,晉利兵實干擔當、嚴慎細實,一方面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讓用戶放心,另一方面組織團隊緊鑼密鼓地開展各項試驗驗證,用全面詳實的試驗結果說話。
面對載荷設計方面的高要求,他們在設計中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及技術體制。一般來說,在研制中應盡量采用技術成熟度高的設計方案以避免研制過程出現反復。但是,采用傳統設計技術的應用有局限性,開發新技術勢在必行。
說干就干。晉利兵帶領團隊對新技術的難點、研制及驗證流程進行了充分梳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和研制流程,協調所內外各項資源,按時保質地完成各項技術驗證,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為載荷的研制進程掃清障礙,將載荷研制風險降到最低。
沒有驚人話語,把忠誠與擔當化作平凡崗位的勤奮與敬業;默默探索,安靜工作,用汗水和辛勞鑄成逐夢航天路上最美的勛章,這就是晉利兵。
苦干實干的不竭追求者
研制過程中的嚴謹讓晉利兵永遠保持著一股進取的勇氣,專業發展中的主動作為展現著他創新的活力。他秉承“效能先導,掌握核心”的理念,拓展前沿領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支撐探測系統升級,實現探測能力跨越式提升,取得了理論和實踐的突破性進展。
“作為我國空間光學遙感器研制的主力軍,創新是我們永葆專業生機活力的根本。我們不僅要做國內創新水平領先的載荷,更要做國際創新水平領先的載荷。”晉利兵篤信這一點。
結合研制任務,他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專業領域創新工作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細致性研究,從載荷配置、技術指標體系、工作模式、總體方案等環節進行了綜合優化,解決了相關探測難題,實現了國內該型載荷從無到有的突破。
高質量發展的先鋒引領者
晉利兵不僅是專業領域的實干者,更是部門發展的帶頭人。在繁重的科研任務之余,他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技術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紅外遙感探測領域迎來飛速發展期。晉利兵深刻意識到體系建設與質量提升對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
針對紅外遙感探測領域起步較晚、技術攻關難度大的特點,他帶領部門不斷開闊思路,提高自身業務本領和拓寬國際視野,統籌紅外產品研制與技術研發流程,成立紅外產品與關鍵技術專業團隊,整合形成攻關合力,在按時保質完成科研生產任務的同時推動了核心技術體系構建。
同時,他以“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作為科研生產的基線準則,筑牢質量紅線意識。
晉利兵還十分注重團隊成員政治素養的提升和工作作風的強化,致力于打造一支“守初心,擔使命,揮汗水,灑熱血”的人才鐵軍。
十年磨一劍,晉利兵不負青衿之志,履踐致遠,把汗水和辛勞揮灑在問鼎蒼穹的漫漫征途。他身上有著“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益求精,有著“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還有著“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他用實干踐行航天精神,用行動賡續紅色血脈,用成功兌現航天報國誓言,不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