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自古以來,北斗星猶如天河中的一座燈塔,指引人們辨明方向。如今,在浩瀚星空之中,幾十顆“中國星”熠熠生輝,造福千家萬戶,這就是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1994年1月10日,北斗一號正式立項。從1994年黨中央決策建設獨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來,北斗工程已走過櫛風沐雨、接續奮斗的30年。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幾代中國航天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三步走”戰略任務,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建設航天強國、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浩瀚宇宙書寫了用航天夢托舉中國夢的壯麗篇章。
從北斗一號立項到北斗一號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再到北斗二號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再到北斗三號系統正式建成開通、穩定運行,回顧北斗工程30年崢嶸歲月,五院人矢志自主創新、追求卓越,推動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浩瀚星空、服務中國與世界,成就了“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01
雄關漫道,長風破浪
三十載奮斗鑄就大國重器
30年來,中國北斗“三步走”一步比一步扎實,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歷史性跨越,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征程。
從無到有,困難重重。1994年,北斗一號工程立項,五院組建隊伍,全面展開研制工作。然而,當時國外對我們技術封鎖,國內的部件廠家尚未成熟,北斗一號研制只能在摸索中起步。據五院北斗一號總設計師范本堯院士回憶,國產化從北斗一號的太陽帆板做起,“當時很多衛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硬著頭皮上。”之后的國產化攻關更為艱苦,不論是東方紅三號平臺的橫空出世,還是影響長壽命的關鍵部件,憑借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以李祖洪總指揮、范本堯總設計師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北斗人逐一攻克,終于在2000年建成了北斗一號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4年,北斗二號工程立項,五院人開啟了北斗二號激情燃燒的研制歲月。2007年4月,第一顆北斗二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進入到北斗二號區域布網時代。和空間頻率申報期賽跑、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多顆北斗衛星連戰連捷……五院北斗團隊全力奔跑,圓滿完成了北斗二號衛星部署,2012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北斗系統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
站在前兩代星座的肩膀上,中國北斗的“第三步”邁得無比堅定。面對北斗三號工程高密度發射任務,五院人在黨中央和上級的堅強領導下,扎實推進攻關研制與發射任務,馬不停蹄、全力沖刺,決戰決勝全球組網。2017年11月,北斗三號系統首組雙星發射;2020年6月,僅僅不到3年時間,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和國際搜救等服務。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攀登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國為全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標志性戰略成果。
02
自力更生、披荊斬棘
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五院北斗團隊深知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堅持國產化的研制思路,通過三代北斗系統的探索與實踐,終不負時光,交出了一份閃亮答卷。
北斗一號實現了衛星基本核心產品的國產化,諸如供配電的太陽帆板、控制系統的轉動機構,讓北斗衛星的身體有了一副“中國體格”。北斗二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攻克了以導航衛星總體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為代表的多項關鍵技術和產品,讓衛星導航系統“心臟”跳動出“中國心率”。北斗三號更是一馬當先,開始了從并跑到領跑的征程,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并實現了北斗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
“我們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馬拉松”,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如此形容北斗的研制節奏。從北斗一號多年研制發射2顆星,到北斗三號實現“兩年半30星”,是五院研制能力不斷突破的體現。而這種突破,來自多年來五院在北斗導航衛星領域批產研制積累的寶貴經驗。五院不斷提升“宇航智造”能力,針對北斗衛星批量研制特點,全面優化流程、創新研制方式和管理方式,練就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造星本領,有力托舉了北斗導航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三十春秋風雨兼程,萬余日夜集智攻關,在北斗研制的征程上,五院北斗團隊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攻克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03
不斷凝聚,不斷豐富
新時代北斗精神見證奮斗與榮光
在2020年7月舉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6年來,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
30年耕宇牧星,織就蒼穹巨網,北斗團隊培育并弘揚了“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這是中國航天人在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豐碑,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是既血脈賡續、又具有新時代鮮明特質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廣大科研工作者繼續勇攀科技高峰。
北斗工程立項實施以來,五院北斗團隊始終以國為重,接續奮斗,在實踐中詮釋著新時代北斗精神的豐富內涵。在北斗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的記憶中,通宵達旦的工作,從細微異常之處找尋故障對于團隊而言都是常事。“可是當時大家全都忘了什么是難,我們面對一個又一個問題,不斷地提出想法、不斷地去驗證、不斷地去推翻,這樣不斷地往前一點一點地推進。那段時間真的是用‘激情燃燒’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正是因為有了新時代北斗精神的滋養和浸潤,團隊擁有了不竭的動力,創造了非凡的奇跡,譜寫了充滿奉獻與大愛的奮斗華章。
“這是一項團隊工程,沒有個人英雄,航天事業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說道。新時代北斗精神見證著北斗星空筑夢的歷史,也將繼續激勵著五院北斗團隊在新征程上埋頭苦干、勇毅前行。
自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以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始終向全世界提供著高穩定、高可靠、高安全、高質量的時空信息服務。3年多來,系統運行穩定,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質量廣獲全球用戶好評。如今,北斗系統除了可以實現導航定位功能之外,還能提供全球短報文、區域短報文、搜救服務、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奮進新時代新征程,五院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系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讓“中國北斗”這一品牌磨礪得更加鮮亮。2023年,第56、57、58顆北斗導航衛星相繼發射成功,作為備份衛星與其他在軌衛星“并肩作戰”,對進一步提升北斗三號系統穩定性、實現服務性能穩中有升具有重要意義,為新時代北斗導航接續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無限可期。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復興的新征程上,五院人將堅持不懈大力弘揚“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在維護好北斗系統在軌穩定運行、發展好北斗應用的同時,繼續為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而不斷探索,在接續奮斗中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