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敞開心扉,共建共護。五院的優良作風,傳承流淌在一個個歷久彌新的奮斗故事里;對組織的清澈摯愛,融匯在一句句真情流露的感悟心聲中。近期,院號召全體五院人要積極行動起來,筑牢共同的使命認同、組織認同、身份認同、文化認同,唯實唯勤、團結奮斗,人人建設、時時守護,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事業更美好。今天講述五院502所嫦娥六號GNC系統研制團隊以較真主動奮力實現精準操控,全程護航嫦娥六號月背采樣返回的故事。
6月6日,實施嫦娥六號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任務的當天下午,電腦前,五院502所飛控團隊專注地盯著屏幕上跳躍的各項數據,密切關注著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的自主運行狀況。 近了,更近了……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逐漸靠近,飛控團隊的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睜大眼睛注視著監視器畫面。“抓呀!抓呀!”人群中有人焦急地催促著軌道器,生怕抓晚了上升器會跑掉。 但GNC系統有自己的節奏——對接機構成功捕獲!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交會對接完成! “特別穩!”“精度很高!”“這一關很關鍵!” 交會對接一切順利,大家頓時都松了一口氣。 這是嫦娥六號完成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之旅的一個關鍵點,也是五院502所嫦娥六號GNC系統研制團隊守護嫦娥六號的一個剪影。 研制過程全周期的息息相伴,加電近3000小時的測試試驗,53天日日夜夜的飛控“護送”……團隊以GNC系統的精準操控,全程護航嫦娥六號從“奔月”到“攬月”,從“落月”到“月面起飛”,再到“回家”,順利帶回了人類第一批月球背面月壤樣品。 “為1%的可能,做足120%的準備” 嫦娥六號被賦予了新使命——月球背面自主采樣返回,從而也帶來了一系列新挑戰。對GNC系統研制團隊來說,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通過鵲橋二號中繼星來中繼通信。多一個環節就多一份風險,為提升任務可靠性,任務要求GNC系統須進一步提高探測器的智能自主水平,讓其能夠在沒有中繼通信的情況下也能按計劃自主完成既定任務。 在月面上升階段,團隊為上升器設計了自主起飛程序,正是為了確保上升器在極端情況下依然能自主起飛,安全把月壤樣品送到返回器手里。 決定要增加這些功能時,距離嫦娥六號進場僅剩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而這又是一項全新的設計,沒有現成經驗可參考。GNC系統研制人員于潔帶領團隊一頭扎進了技術的攻關中,在兼顧整器研制測試工作的同時,星夜兼程,集智攻關,先后進行多輪驗證、試驗,最終交上了自主起飛的完美答卷,自主起飛最終也成為月面上升的主要方案被執行,入軌精度優于嫦娥五號。 “我們做的很多設計可能是為了預防那1%的情況,但對于探測器來說,起飛窗口是固定的,它是等不了的,所以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們都要做足120%的準備。”于潔說道。 預想每一個危機,做好一萬分準備,這是嫦娥六號GNC系統研制團隊的真實寫照。在嫦娥六號發射場工作期間,國際上進行的3次探月任務都不同程度遭遇了挫折。“我們的探測器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怎么應對?”正所謂別人生病自己吃藥,帶著這樣的“較真”的勁頭,團隊根據國際上那些任務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舉一反三,做了事無巨細的分析和故障預案,努力做到有備無患。 2024年春節期間,于潔和團隊依然駐扎在發射場,其中一項工作就是針對著上組合體在落月期間的推進發動機做自主預案程序,預防發動機推力不足的風險影響落月避障的問題。從方案設計到軟件代碼,再到星上測試,團隊在春節前后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了預案程序上星的全流程工作。 雖然這個程序在落月期間并沒有啟用,但這樣的“折騰”在于潔看來都是必要的,只為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1%的意外情況。“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問題都要想到前面,才能有過程中的順利。” “充電3小時,開機一整天” 在飛控大廳,一排排電腦屏幕上跳動著數據與曲線……從嫦娥六號發射到返回地球期間,這里就是GNC系統研制團隊的“主戰場”。全程53天的飛行,每一個環節都是重中之重,GNC系統作為嫦娥六號的關鍵分系統,其穩定運行和可靠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任務的成敗。為此,團隊扎根在飛控崗位上,夜以繼日全程跟蹤嫦娥六號的狀態,每一個里程碑節點、每一個事無巨細的操作背后,無不飽含這支隊伍的辛勤付出。 任務期間,團隊實行24小時飛控值班制度,隨時監控GNC系統的運行狀態。一旦發現異常,他們會立即進行分析和處置,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同時,團隊成員還要對大量的飛行數據進行實時分析,根據實際飛行情況對GNC系統進行動態調整。 從組合體四器分離到交會對接的那7天,是嫦娥六號月背采樣的關鍵一周,飛控崗位要執行一連串關鍵控制,尤為緊張和忙碌。 埋首在數據海洋里,連續進行方案策略的驗證,接打幾十通電話……GNC系統研制人員喬德治在那段時間,每天抓住碎片時間睡覺,每次簡單休息幾個小時,之后便又一頭扎回飛控大廳。 對于飛控隊伍來說,探測器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有主份和備份兩次策略生成,而每次策略的生成,都要提前進行三道驗證,因此每次關鍵動作需要的準備時間都比外界看到的多得多。“某一個關鍵事件可能過程就幾十分鐘,但我們可能提前12個小時就要進行準備。而且節點都比較連續,這個節點剛完成,基本就到了下一個節點的準備時間了。” 那段時間,團隊成員一見面就問,“你睡了多長時間?”“你休息過了嗎?”互相詢問睡眠時間成了打照面的第一件事。“那段時間就是充電3小時,開機一整天。”喬德治開玩笑說。時間緊湊,任務繁重,但團隊成員每個人都沒有怨言,每次連續作戰的堅守,都踐行著誓奪任務圓滿成功的諾言。 不以事艱而無為,只因任重而奮行 嫦娥六號懷揣著月背樣品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那一刻,飛控大廳里一片歡呼雀躍,GNC系統研制團隊心中的石頭也終于徹底落地。 談起嫦娥六號的表現,團隊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穩”。“這次任務最大的感受的就是非常平穩順當,更突出我們的技術實力。” “平穩順當”的背后,既有嫦娥五號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有團隊為新任務成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齊心協力。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把“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以事艱而無為,只因任重而奮行。 嫦娥六號GNC系統研制團隊里,有著許許多多的感人至深的畫面。 ——有主動擔當挑大梁的青春力量。某復雜敏感器產品的總裝和測試工作只能在夜間進行,團隊的年輕力量李林峰主動承擔、挺膺擔當,常常在廠房堅守到半夜,一干就是兩個月,第一次去到發射場的他飛速成長。 ——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遇到技術難關,喬德治總是隨叫隨到,無論今天是不是他值班,遇到不放心的地方他總是第一時間到現場,妻子對他最大的評價就是“責任心強”,“排班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用”。 ——還有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許多試驗隊員舍棄了陪伴家人的機會,在發射場度過春節。進駐發射場前,于潔告訴孩子數120個數媽媽就回來了,“我數不到120個數,30個數行不行?”是年幼的孩子天真的回答,也飽含著航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感動。 …… 這些畫面,還有很多很多。 GNC系統研制團隊的故事,是五院嫦娥六號團隊的一個縮影,也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縮影。他們的奮斗和付出,不僅為嫦娥六號的圓滿成功保駕護航,更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征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在未來的日子里,五院人將繼續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書寫探月精神的新篇章,不斷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