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迅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第九次工作會議精神,在系統布局創新引領工程、深入實施院“核心技術重塑工程”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領跑思維和原創意識,堅持總體牽引與專業支撐“雙輪驅動”,全力推動空間技術創新,為空間事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期望航天隊伍“向著航天強國目標勇毅前行”,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號召航天戰線同志們“再接再厲、乘勢而上,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五院始終堅持技術立院,年初作出了“加強體系謀劃,系統布局創新引領工程”的戰略部署,明確強化體系創新能力,論證實施重大體系工程,持續推動“核心技術重塑工程”實施,鞏固空間技術硬實力,提升體系設計軟實力。 立足當下,錨定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戰略目標,五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要求,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第九次工作會議作出的“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塑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集中力量全力推動空間技術創新和科研生產模式創新,健全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依靠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五院和空間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3月,五院召開啟動會,并發布《五院宇航“核心技術重塑工程”技術發展藍皮書》。五院提出,要積極塑造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并支撐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在加速推動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核心技術重塑工程”是一項“重基礎、立長遠”的基礎性工程,是五院支撐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重要舉措。該工程實施以來,院所兩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扎實推進工程實施,瞄準型號應用加速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2024年10月,五院召開推進會,全面把握宇航“核心技術重塑工程”實施進展,謀劃后續發展。五院堅持瞄準航天重大發展前沿,系統謀劃戰略性、前沿性和基礎性創新任務,加快推進國家重大項目實施,牽引技術發展。 2024年11月,五院舉辦第九場CAST“空間技術論壇”,聚焦“開發利用太空資源,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展現了五院搶占空間領域科技制高點,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的堅定決心。這場論壇吸引了22位院士、相關科研單位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王巍院士、華中科技大學丁烈云院士、南京大學鄒志剛院士,五院楊孟飛院士、孫澤洲研究員、張熇研究員、王翔研究員等分別圍繞太空資源開發發展設想、月球基地原位建造科學技術挑戰、面向人類生存的地外資源利用研究進展、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的進展與展望、火星資源探測及開發利用展望、近地小天地資源勘探及利用展望、面向月球探索開發利用的航天器系統關鍵問題探討等主題作報告交流。院士、專家們圍繞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體資源開發和利用,提出戰略構想和實施途徑,發表學術成果和真知灼見,融合碰撞、集智聚力,共同推動我國空間事業加速發展。 成立航天器熱控全國重點實驗室,舉辦航天器環境工程大會、可展開空間結構學術會議,成立型號兩總培訓專家組,開展新任職型號兩總培訓……五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乘勢而上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進一步放大專業技術創新效應、打牢創新發展實踐基礎。 11月26日,亞太6E衛星正式在軌交付,展示了五院在中小型通信衛星市場的技術實力。亞太6E衛星是五院研制的東方紅三號E平臺的首發星,以其“高性能、高效率、高性價比”的設計理念,成功突破了全電推進變軌、全自主飛行、高性能小型化電子系統等二十余項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一流中小型GEO衛星的水平。 實踐十九號成功回收、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海洋鹽度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天舟八號順利“到站”、載人月球車進入初樣研制階段、星間激光鏈路任務取得突破,五院技術創新總體能力和核心專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面對低成本短周期規模化研制的新挑戰,五院將持續強化憂患意識,保持頭腦清醒,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第九次工作會議對重塑新時代航天核心技術體系、建立專業技術攻關和協同創新機制等相關要求,以推進航天強國建設和履行強軍首責為根本,堅持技術立院,增強歷史主動,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