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鑄就了第一個里程碑。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研制任務的孫家棟、王希季等老科學家代表回信,對為祖國航天事業奉獻終生的老科學家們予以親切的慰問,對新一代航天人提出殷切希望。
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5周年、“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5周年,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以“航天精神的時代密碼”為主題舉辦座談會,五院戚發軔院士、葉培建院士和參加“東方紅一號”任務的陳宜元、彭成榮、胡其正、劉福余等老專家、老同志齊聚“東方紅一號”的誕生地——北京衛星制造廠原址,一起追憶往昔,展望未來。
不忘來時路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伴隨著東方紅樂曲的悠揚旋律,參加“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同志們相繼走入會場?!昂枚嗄隂]見你了!”“當年一起工作的場景感覺就在昨天呢?!?“今天必須得拍個照片留念?!本脛e重逢的老同志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互相問候,雙手緊握,難掩重逢的感慨與喜悅。 戚發軔院士深情回顧“東方紅一號”研制攻關的往事和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的動人時刻。“從一無所有,到實現‘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東方紅一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繼奮斗出的成果?!逼莅l軔院士還寄語航天青年——勇于承擔歷史賦予的任務,把自己獻給國家,獻給事業,獻給團隊,獻給崗位?!拔蚁嘈?,你們年輕一代一定比我們做得更好!” 葉培建院士回顧了1970年在計量站短暫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計量工作的往事。他表示,當年參與工作任務雖然很少,時間也很短,但是那段經歷對他堅持走一條充滿自信的“敢于爭第一”的深空探測之路影響深遠。?“衛星成功發射的第二天,周恩來總理宣布任務成功的場景,給了我深刻啟發:做航天真光榮,干成一件航天的事情真自豪?!比~培建院士深情地說道。 “東方紅一號”總體組成員彭成榮、胡其正兩位老專家分別分享了“東方紅一號”衛星如何實現“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給錢學森老院長匯報工作的兩三事”,講述在“東方紅一號”研制過程中,科研團隊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實現從無到有的艱難跨越。兩位專家娓娓道來,講述了任務背后不為人知的細節,更特別分享了當年在五院白石橋大院,科研人員在衛星即將飛過北京上空時跑上禮堂樓頂觀看,歡呼雀躍、激動相擁的珍貴記憶。 賡續航天精神 傳好建設航天強國的接力棒 隨后,五院中、青兩代航天人分享了投身航天強國建設的經歷,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展現著航天事業薪火相傳、永不止步的蓬勃生命力。 五院“60后”專家代表李明回顧了職業生涯中深受閔桂榮、王希季等老一輩航天先驅教誨的難忘經歷。他感慨,老一輩航天人航天報國的家國情懷、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等,早已融入他的科研血脈,更是激勵新一代航天人接續奮斗、再攀高峰的力量源泉,值得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五院青年代表王儲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航天人扎根當下、逐夢未來的昂揚姿態。“我們常常因為一項技術指標、一個零件模型、一條仿真曲線,討論到深夜,一切只為首次、只為圓滿成功,我們在爭取世界第一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字字句句鏗鏘有力,生動詮釋了新時代航天青年勇挑使命擔當的精神。 后續,五院將和各界齊心協力,進一步搭建好“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的平臺,讓航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老科協副會長,北京老科總常務副理事長,海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以及五院黨委副書記,相關部門、單位領導和青年代表參加了座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