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陳冬、陳中瑞、王杰3名航天員將乘坐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出差之旅。
“王杰”這個名字,雖然是首次出現在中國航天員的乘組名單中,但對于曾同他朝夕共事的五院“娘家人”來說,卻是熟悉而又親切的。此次乘組名單公布后,大家無不為王杰感到由衷的高興,對他的飛天路充滿期待。“樂觀”、“堅韌”、“低調”、“細致”……這些關鍵詞,是大家對王杰的深刻印象。
從成為五院人到選為航天員,他在五院工作期間,一直承擔空間站相關型號微振動抑制關鍵技術攻關等任務。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對空間站任務而言,核心技術攻關難度很高,關鍵型號研制任務要求極為苛刻。剛來五院時,還是“航天新兵”的王杰勇挑重擔,在技術室領導同事的指導和支持下迎難而上,牽頭開展了5項微振動抑制關鍵技術攻關,有力支撐了相關方案基線的確定,推動型號研制任務順利進行。
“王杰是一個非常寧靜專注的設計師,非常有韌性,非常能堅持。再繁瑣的工作,他都能平靜地做好,做到極致。”曾經的督導師這樣評價王杰,“在他的身上,有著載人航天精神的鮮明印記。”
談到王杰,許多人總談到他的快速成長。在工作中,王杰不僅勇于創新突破,潛心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而且積極參與到型號總體方案設計中。在開展型號多方案比較論證期間,他完成了數以百計的整艙大型模型工況的動力學響應計算,應用結構動力學專業知識分析了微振動傳遞的內在規律,并基于深厚的技術基礎與廣泛的調研論證,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微振動抑制總體方案。
面對海量的計算分析,王杰總會這樣說:“我再試試吧。”“我們再一起討論一下。”“我再換個方式研究一下這個問題。”靠著這樣的勁頭,短短數年時間,王杰就快速地成長為一名“經驗老道”的主管設計師,得到了型號總師和同行專家的廣泛認可,而且成為新同事的督導師。
“王杰當我的督導師不久,就去當航天員了。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他對我影響很大。他總跟我說,一定要確認好,千萬不能出錯,一旦出錯就會‘滿盤皆輸’。這讓我印象尤其深刻。他離開五院時,給我留下了一大批資料。時隔兩三年,我向他請教時,他會不假思索地告訴我可以查哪個文件夾、參考哪個文件。”王杰的身體力行,給他督導的新同事作出了示范。如今,這位青年也已成長為業務骨干。
從“五院人”到“航天員”,王杰的角色變了,但他所珍視的航天人身份一如既往。從“空間站建造者”到“空間站居住者”,他參與空間站任務的方式變了,但他與載人航天事業的情緣更加濃厚。
“他特別適合成為一名航天員。”談到當年王杰入選航天員,大家仍多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
“我們跟王杰開玩笑,說他在航天員隊伍里,是最懂總體設計的那個,是最會‘調頻演奏’的那個。”
“我們跟他說,以后上了天,‘你自己設計的你自己去維護’。”
……
當被問到“聽了這些,王杰是什么反應?”大家說是“一如既往地溫和、低調”。
在王杰和大家的身上,質樸、務實、較真、主動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他們嚴慎細實、安靜工作,用不變的堅守與精心的工作,堅決扛起確保重大工程任務圓滿成功的政治責任,用成功踐行著莊重的誓言。
4月23日,當王杰成為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成員的消息傳到五院,與他曾經一同戰斗過的“娘家人”難掩心中的激動,廣大五院干部職工更是深感榮幸。
明天,王杰將登上由五院人打造的“神舟”,踏上了奔赴“天宮”的飛天之旅。期待王杰載譽歸來!期待神舟二十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期待我們用接續奮斗為航天強國建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