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普及
-
[圖文]
航天器離軌再入與軌道衰降過程
使命結束后,會因低地球大氣環境阻力而離軌衰降,當其軌道高度低于120km,將面臨再入墜毀處置問題。航天器離軌到再入過程是一個軌道高度和能量逐漸降低、連續變化...[詳細]
03/29 09:01 -
[圖文]
用衛星探索地震預測,為張衡一號打call
2月2日,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首個天基平臺、首顆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張衡一號成功發射,其中空間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提供的數傳分系統,讓張衡一號接收到的監測數據...[詳細]
02/15 16:51 -
[圖文]
張衡一號的靈敏“觸角”感知空間三維電場
▲科研人員檢驗測試電場探測儀張衡一號成功發射,其中的主載荷之一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下屬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電場探測儀,這一載荷旨在探測衛星軌道...[詳細]
02/12 10:57 -
[圖文]
“軟硬兼施”造“張衡”,助力科學拓疆土
作為張衡一號衛星結構的制造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下屬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通過采用“軟硬兼施”的新方法,實現了衛星的高效高質制造,為張衡一號更好地完成...[詳細]
02/09 10:56 -
[圖文]
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知多少(下)
太空,人類夢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中華民族對太空的向往與探索,從未停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胸懷把一切獻給黨的信仰信念,以敢上九天攬月的英雄氣概,為我...[詳細]
01/26 10:41 -
[圖文]
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知多少(上)
太空,人類夢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中華民族對太空的向往與探索,從未停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胸懷把一切獻給黨的信仰信念,以敢上九天攬月的英雄氣概,為我...[詳細]
01/24 10:34 -
[圖文]
天宮一號離軌重返地球,會“擊中”我們嗎?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期間的種種“壯舉”,打破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蘇美兩國在全世界對載人航天對接技術近50年的壟斷。自2015年起,彼時已在...[詳細]
01/23 14:02 -
揭秘航天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三大階段
航天器無控再入大氣層可以分為緩速衰減階段、臨近再入階段、再入解體階段3個階段。緩速衰減階段緩速衰減階段,指軌道高度250公里以上的階段,此時軌道大氣屬于自由...[詳細]
01/22 14:00 -
[圖文]
重返地球——大型空間物體再入大氣層如何處置?
大型空間物體結構堅固,失效后軌道逐步降低,最后重返大氣層。由于質量和體積較大,大型空間物體在大氣層中不能完全燃燒,最后會有部分殘骸隕落到地表,并有可能對...[詳細]
01/22 13:55 -
[圖文]
如何在太空洗衣服?
大家都知道,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一“出差”,往往就是半年之久。他們的衣物穿久了也會弄臟,這些臟衣服他們是怎么處理的呢?太空洗衣機設計樣品一直以來,航天...[詳細]
01/19 09:47 -
[圖文]
載人飛船為什么要設置氣閘艙?
載人飛船設置的氣閘艙是保證航天員安全執行艙外活動的關鍵設施。對于有兩個可供航天員駐留的壓力艙的飛船(如聯盟號飛船和神舟號飛船),在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時,...[詳細]
01/18 09:47 -
[組圖]
航天器如何再入大氣層?
流星雨總是給人美好又浪漫的遐想。當明亮的火流星劃過天際時,即使在城市中的人也有可能看到。然而,人類也有可能制造另一類“火流星”——航天器再入。無論是受控...[詳細]
01/17 09:46 -
創新驅動 昂首邁進批產時代
北斗三號首發雙星的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北斗導航全球組網的關鍵一步,作為兩顆衛星關鍵技術的研制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下屬北京衛星制...[詳細]
11/12 16:19 -
新模式新技術,助推北斗三號揚帆起航
熱真空試驗是衛星出廠發射前最后一次也是最大型的一次試驗項目。試驗容器能夠提供最貼近太空的環境(真空、冷黑),能通過外熱流裝置模擬衛星在軌工作情況下的高低...[詳細]
11/11 16:19 -
是什么讓衛星“自律”?揭秘導航衛星控制系統
天上這么多的北斗衛星,如何讓他們井然有序地“排排坐,吃果果”,各司其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控制分系統,為你帶來北斗三號衛星“自律”大揭秘! 控制分...[詳細]
11/10 16:18